posts | comments | archives | links | create | song
(reminder: all quotes here are fiddled, probably.)

余達心:基督教的人生智慧


(原為佛教法住學會八九年十月思考方法與人生智慧講座第六講的內容。我覺得這一講相當精采,任其湮滅太可惜。於是十多年前與友人花了氣力,把錄音撮要成文。最近重讀,再稍加修飾。倘有不通之處,應是我們「從中作梗」的結果。)


宗教探索是「成人」的歷程(humanization process 人文化成的歷程),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一個真真正正的人,如儒家所講的「大人」,能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節,甚至與鬼神合其吉凶。

今天我講基督教的人生智慧,殊非易事。基督教體系博大,歷史悠久,思想派別林立。要融會這龐大體系中不同的思想,總結出道理,取捨之間難免遺漏,希望大家見諒。


一、智慧生於打開自我的對話

首先我要問「智慧」是怎麼回事。基督教怎樣看智慧?

所謂真知灼見,講智慧首先要講何謂知識。在西方傳統裡對知識有兩停見解,一停把認識看成一主一客的單向關係,認知者把對像拿過來考察查驗,主體攫取,客體完全被動地給「剝開」。認識事物,這看法比較合適,認識另一個主體,比如探索朋友的心靈世界,那就未必恰當了。因此西方有另一停見解,把認識另一個主體,看成相向互通的關係,認識得透過對話、相遇、共處。在對話中,需要對方打開、揭示自我,自己也要敞開流露自己,以求彼此引發更深刻的表達,就如朋友在交談中進到生命的深處一樣。了解對方的真體,同時也揭露了自己的真我,這就是基督教講「啟示」的意思。

基督教相信,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是絕對的主體,因此要認識上帝,必須由上帝親自揭示自己。另一方面,人透過與上對話,不僅認識到向他揭示自己的上帝,也更深刻認識自己。由此可見,基督教看人生是與上帝感通的人生,不單能與上帝對話,也透過與宇宙、與別人、甚至與自己對話來開拓自己,這份超越的能力,是人成為自由的基礎。


二、對話的歷程就是人的歷史

聖經大部分內容都是寫以色列民族的歷史,出埃及、渡紅海、過約旦河、入迦南、統一、分裂、被擄、回歸,以色列人正是在 being on the way 的歷程中,體認到民族的生命。

進入應許之地,一方面指進入迦南的新土地,另一方面也指進入上帝心靈的深處,進入上帝無數的可能和豐富之中。基督教著重人生是個歷程,在歷程中認識上帝,發現上帝所展示的種種可能性,從而了解自己、開拓自己。上帝不斷邀請人像亞伯拉罕般離開自己的本地、本族、父家,與上帝一起進入新的生命歷程之中。不少人誤以為基督教所講的信心,乃使人停滯的思想狀態。其實人默應上帝的感召而踏出第一步,進入 being on the way 的生命歷程中來成全生命,這才是基督教所講的「信心」。


三、對生命的徹底肯定

在近東古文化之中,立約是很普遍的事,基甸人、亞述人等民族就留下了不少立約的文獻。這些約都是國與國之間所立的,絕無人與神明立約這回事。因為立約相方是在對等的層次,而人與神明對等,他們連做夢都不敢想像。獨獨以色列民族卻經常與上帝立約。上帝邀請人與他立約;甚至讓人拒絕他立約的要求,這正好表明上帝視人的地位彷彿跟他一樣尊貴,人的生命如同上帝的「生命」般有價值。

上帝確立人的價值,最重要的表達莫過於聖言成了血肉(道成肉身):上帝親自進入人間,成為人的樣式來啟示他自己,這件事本身已經是對人的價值的肯定;為了要把人從罪和陷墮中解脫出來,上帝更甘願在十宇架上就戮,甘願把自己交出去,為人犧牲,更可見上帝對人何等看重了。因此人無論在甚麼環境和遭遇裡,都可以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


四、人生陷墮的經驗

人有光明面,也有黑暗面。基督教一邊肯定生命,一邊也正視人生陷墮的經驗。基督教偉大的哲學家聖奧思定(奧古斯丁)認為,上帝賜給人兩件最大的禮物,第一是自由,人可以選擇,甚至如上文所說,選擇任性,選擇沈溺。第二是愛,人有能力去愛,把自己的生命交出去,來成全他人的生命。兩者合起來說,就是上帝予人自由去愛,去成全他人,因而亦成全了自己。

人可以選擇去愛上帝,同時又愛自己,又愛他人,如聖經所說「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其次是愛人如己」。本來彼此沒有衝突,但人卻可以選擇專愛自己,而忘記創造他的上帝,抹煞他與上帝的關係,個獨地確立自己的生命,到自我絕對 (self-absolutization) 的地步。基督教所謂「罪」或人的陷墮就是這個意思。


聖經講人的墮落其實很精采。蛇引誘夏娃亞當吃禁果的故事,焦點就在蛇對夏娃的一句話:「吃吧,吃了便會像上帝一樣」。故事借蛇的口,道出了人性的弱點。人不喜歡只做人,不甘於只做自己,更想越過自己,把自己絕對化而自命為神明。但人在這向上翻的過程中反向下墮,否定了真我,陷入自我否定(self-negation)的光境之中。人,因此經歷痛苦。

上帝容許痛苦,不期然反映了他對人用情之深,因為人在自我絕對的光境中感到痛苦,始醒覺自己的存在處境而尋求超脫與提升。如此看來,基督教看痛苦是積極的,並不叫人逃避,反而叫人在痛苦中領悟生命的意義,以求超拔。再說,人在痛苦中,其實猶能充滿希望,因上帝會進入人的痛苦中把人解脫出來,羅馬人書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是患難麼?是困苦麼?是逼迫麼?……」聖保羅明言,上帝已定意從痛苦中救拔我們,這場仗是必勝的,因此基督徒在痛苦艱難中仍能滿懷希望。


五、生命的操練和成全的體驗

基督教對於生命的一個重要揭示,是生命的成全在於人願意犧性,為他人放下自己的生命。新教先師馬丁路德認為十字架是上帝最清楚的自我揭示:上帝的自由表現於他自願放下自己的自由,他的大能也表現於他限制自己的權能,甘願讓自己被世人釘在十宇架上。上帝對人最深的感情透過十字架流露出來。

感恩聖事(聖餐)是基督教一個重要儀式,我們在聖餐中會將一個餅擘開,宣告耶穌的說話:「這就是我(耶穌)的身體,為你們而擘開。」我主持聖餐時,還會向會友說明,「照樣我們也應將自己的生命擘開,分給身邊有需要的人」,只有透過生命的捨棄,才懂得生命的成全。由此便會明白德蘭修女的生命──願意放棄修院院長的舒適生活,到最貧窮的地方去服侍垂危的病人。

數年前我邀請了德蘭修女的一個同工到我教會分享。她提到有一天她在街上尋找一些被遣棄的人,見到一個垂死的年青人,便救他回去,給他洗傷口。當她解開傷口,不料竟見到一大包蟲在裡面,她立時想逃開和作嘔,但在意志的控制下,他逐一的將每條蟲從傷口取出來,並為他清洗傷口。那年青人不住的流淚,問她為甚麼願意這樣做,那修女答道:「因為在你身上我看到了基督,我正服侍我的主。」

耶穌要求他的門徒將生命放下去服侍別人,若人要進入上帝生命的深處,讓上帝的生命貫注在自己的生命裡,我們必須去尋求那將自由放下,甚至將生命也放下的體驗,唯有在服侍別人中才能體驗生命的真諦。

4 Comments:

:: Blogger Unknown (05.01.11, 14:45   ) sagt...

感謝船山先生。



:: Blogger sf (07.01.11, 00:34   ) sagt...

何足掛齒



:: Blogger seikomatic (10.01.11, 18:36   ) sagt...

先生:俺對耶教了解有限,對佛教亦不足弄斧。

對於不同宗教,得出個想法:要接受每個遊戲既規則,才可以明白某一宗教既本義,才有資格去批評。批評既只系宗教內部思想羅輯既矛盾,否則以佛之矛,攻耶教之盾,不合。

比較宗教有何用,如果已經信服人家既一套遊戲規則,那麼比較宗教應該不會出現耶教某某教義勝佛法等。只會有佛耶對事物既演譯分別,並無對錯,高低,是否既結論。

了解上帝,侍服別人就系耶教既智慧,佛法明心就見佛性。

從生活中既奉獻犧牲找到上帝既大愛自己生命的價值。佛法從發慈悲心中體驗萬物之與我同。

熟為高下,對錯,俺已經不復見。正如俺不會對話觀音乃耶穌化身而感到侮辱不安。

則耶穌化身觀音傳佛法必有有其所意旨,俺不必反對,不用懷疑。

俺buy 既佛法,佛教既遊戲規則,如果所有人都可以持這觀念,則不會有無神論者所言,今天下大亂,亂始宗教。



:: Blogger sf (11.01.11, 23:20   ) sagt...

奇怪, seiko san讀了此文, 為何會想到評比宗教上去?



coComment


::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
 (留言請留名, 謝!)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