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comments | archives | links | create | song
(reminder: all quotes here are fiddled, probably.)

鴉片戰爭外傳 (備忘)


* 洪朝貴 《鴉片戰爭外傳》:
過去十數年來, 英國大量輸入鴉片, 賺走大清帝國許多銀子, 讓我們國家由出超變成入超。 近日以來, 食品商業聯盟 BFA (成員其實主要都是生產鴉片的東印度公司的子公司 -- 畢竟今日的食品有那一項不含鴉片的成分呢?) 要求大清政府要嚴厲緝拿盜種罌粟牟取暴利的農民, 及為了省錢而在自家後院種植罌粟的公司與民眾。

專精於生產鴉片的東印度公司中國區經理史耀乾說: 「東印度公司每年斥資數千萬元, 進行罌粟品種的改良, 加工, 及行銷, 今天大家才有香甜可口, 愛不釋手的鴉片可以吸。 如果大家不尊重罌粟播種權, 隨便拿我們研發出來的種子去種, 這種行為不是和海盜行為一樣嗎? 請大家支持「罌粟播種權」的觀念, 不要在自己家裡種植罌粟。 我們先前已經有一段緩衝時間給大家, 只要你及時自首, 按照家中非法種植的罌粟株數購買足夠的播種權, 我們都既往不究。 」......

全文


* 亞當閒話 2005.06.30 《火狐與我的故事 – 為什麼你也要用Firefox》: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件事,開放源碼的軟件,其實就是不以滿足商業需求為主要目標的作品。很多時候,為了趕市場的需要及打擊對手,很多公司都會急就章地推出自己的軟件,其實他們的軟件很多時連除蟲也沒有做,便推出市場了。開放源碼軟件,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信念就是做最好的軟件出來。

出於恐懼 (囈語)


在家中. 背後收音機播著立法會會議的直播. 吳靄儀引了哈維爾(Vaclav Havel)的一段話:

因為恐懼失去自己的工作,中學老師講授他並不相信的東西;因為恐懼自己的前途,學生跟在老師後面重複他所說過的話;因為恐懼不被允許繼續自己的學業,青年人加入共青團,參加不管是否必要的活動;在這種畸形的政治信譽制度下,因為恐懼他的兒女是否取得必要的入學分數,父親以所有義務和「自願」的方式去做每一件當局要求做的事。 因為恐懼遭拒絕的結果,人們參加選舉,投票給當局所推薦的候選人,並假裝他們認為這種形同虛設的走過場是真正的選舉......

---- 給胡薩克的公開信


除此以外, 其實沒有幾位的發言值得聽. 如果可能, 很想關機. (不關機也是出於恐懼?)

小奧大博客 (備忘)

  • 溯洄從之

  • 從 大富翁Monopoly 到 大博客Blogpoly, 小奧的創意,心思實在太精采了.

    2005.11.29 小奧私陸 My Blogpoly Goes Online!:
    虛擬大博客Blogpoly,本來只是畫板一塊,終於得到有心人的協助之下變成了一個可以讓全世界網民隨時參與的網上遊戲,想不到在kurnik 推出了數天便可有同一時間多達三千人玩這個online game。


    現在概念變成了真正可玩的遊戲, 更見creative common 的共享文化之可貴.

    提問與質疑

  • 溯洄從之

  • 一豆說他讀到一個大學生參加北京交流團的日記(及對批評者的駁斥). 交流團中有個「被逼」出席的講座. 答問時間有位同學質疑內地教授有關六四事件的意見.

    日記作者寫的, 就是對提問同學的批評. 一豆說:
    那位「質問同學」,毋疑可理解為眾人不安的外在客體展現。於是,在力求迴避不安、抗拒迫視矛盾的欲望底下,他,順理成章成為眾矢之的。


    我總覺得要對新一代說六四, 不能單從六四講起. 首先要開竅, 要從切身的事物, "詫異地" 領略到政府總是想法子讓人相信它所講的那套故事, 那套方便管治的說法. 第二是要真切地感受到意識到要超脫一種成說成制,需要理解它的來龍去脈. 沒有這些準備, 一切質疑都只是麻鬼煩阻頭阻勢的討厭行為.

    關於質疑, 還想到幾點. (我不知道當時那位提問題的同學怎樣問法, 不是說他. 我只寫下來自勉.)

    1. 沒頭沒尾地質疑, 對沒有追看故事的人來說,很難跟得上. 只破不立地質疑質疑質疑, 對於不慣於以相同進路思考該事情的人, 也同樣很難跟得上.

    2. 說話態度對於取得認同的確也是很要緊的事. patronizing和趾高氣揚同樣很令人反感.

    3. 讀研究院的時候, 老師曾經鄭重地告誡我, 你不能一味質疑, 好像一問出來, 別人就有責任回答你一般. 要去研究出答案的人是你自己. 我想這種精神,是去質疑事物前必有的思想準備.

    4. 有一種很難戒的壞習慣, 就是非問得人認錯不可. 其實只要問題足以讓其他人看出破綻就夠. 要對方非認錯不肯收手, 有時只淪為徒爭意氣. 最忌爭說最後一句話的心態.


    延伸:
    * ESR: How To Ask Questions The Smart Way (中譯)

    思念 (囈語)


    涉江采芙蓉, 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 所思在遠道.


    泊頭那幀橫幅, 是在中大一道天橋上影的. 角上那朵牽牛花, 淡淡的藍, 襯著那鮮翠的綠, 很相配. 沒有采得芙蓉, 只攝了這一幅相. 有人說, 相思比單思幸福. 當你飽受思念之苦, 想到天涯海角有人也正在思念你, 痛苦就可以減輕一半. 沒聽見她的聲音才兩天, 已經教我思念不已.

    blog與泊落


    無邊吹水會中, 肥力說船山怪怪的, 把blog叫做`泊'(撲).

    我的確把blog音譯成泊/泊落. 這裡的`', 讀薄/博, 淡泊名利的泊(薄), 羅布泊的泊(博). 如此一來, `泊落' 剛好跟blog的讀音相配.

    當然泊也可以讀撲和拍. 尼泊爾, 莫泊桑的泊, 正常人都會讀`撲'. 泊用做動詞的時候, 比方說泊車的泊, 香港人就讀 `拍'.

    民國教育部國語辭典:
    】水-5-8

    [1]船隻靠岸。如:泊舟、泊岸、停泊。唐˙杜牧˙夜泊秦淮詩:煙籠寒水夜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棲止、停留。如:漂泊。唐˙陳子昂˙古意題徐令壁詩:聞君太平世,棲泊靈臺側。

    [3]湖沼。如:湖泊梁山泊、楊柳泊。

    [4]恬靜、淡默。如:淡泊。後漢書˙卷五十下˙蔡邕傳:明哲泊焉,不失所寧。


    把blog譯做部落格或博客, 我不批評. 不過, 論意境, 我覺得這 `泊落' 二字美得多, 帶來的想像豐富得多. 也更令我想起林林總總不同性格, 不同氣質的blog.

    評泊
    評論。宋˙張炎:乾坤靜裡閒居賦,評泊水經茶譜

    思量、忖度。宋˙史達祖:評泊尋芳,只怕春寒裡。令歲清明逢上巳,相思先到濺裙水。


    也許你早已看穿, 我之所以稱blog為泊, 上面一大堆話都是煙幕. 其實不外是在開一眾blogger---包括我自己---的玩笑: 各人口水花多得呢......都成了一個個大湖小泊.

    村生泊長】......孤本元明雜劇˙孟母三移˙頭折:他乃是公子人家子孫,強似你這等村生泊長,無指教的小廝每(們)

    場論 (為甚麼我們變了龍的傳人)


    請先看 場論 (無邊吹水會).

    ----

    祠堂就是祭祖的場.

    要了解那個場, 我們要除去兩個誤解, 一是宗族制度是明中葉以後才慢慢普及的, 不是自古有之. 二是宗族不是純粹血緣關係.

    說起宗族, 也許會想到祖父有三個兒子, 每兒子又有五個兒子, 每個兒子的兒子又有三個兒子這樣的血緣源流來. 可是這樣的故事不是了解宗族形成的關鍵. 關鍵是夾份, 不是血緣.

    傳統中國社會沒有法律保障的信用制度, 所以要做生意炒地產要集資,只有在直接認識的人之間或者背後靠山控制得到的範圍內進行. 親族之間夾份就是一個重要的集資方法.

    宗族其實是個控產集團. 這個產是夾份夾出來, 是各房人的祖先以某太公的名義夾出來的, 祠堂就是那份產的法人象徵. 要講哪一房人有份, 用宗族制度的語言來說, 就是那房人是某個太公的子孫. 族譜寫的不是血脈, 而是那個集團的MEMBERSHIP. 雖然人人都以為自己有族譜, 其實不然. 而且就算有, 也不是人人都識字. 所以族譜---那個membership名單不是用字寫的, 而是用拜太公和分豬肉這種方法用行動`寫'出來的. (因此, 跟我們以為的不同, 分豬肉不是每人一份, 有些房的人有兩分, 有些房的人沒有豬肉分. 而每人也不單有一個祠堂, 大祠堂下還有許多小祠堂, 每個祠堂背後就是一份夾出來的產業.)

    明白到宗族是夾份而夾出來的, 我們就可以明白為甚麼我們要慎宗追*遠*. 如果只追到父親, 那麼有`理由'可以夾份的房就少. 追得越遠, 有理由夾份的房才能越多. 換句話說, 需集資的數額越大, 所追溯的代數就得越遠, 這樣才能有足夠大的範圍來進行集資. 因此我們多少可以明白為甚麼我們總是某個古代名人的後代. 姓顏的總是顏真卿, 顏回有關係. 姓孔的總跟孔子有關係等等.

    但是中國歷代以來, 祭祖禮儀都是國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律對祭禮有相當嚴格的限制. 所謂庶人無廟, 不是貴族或不是做官的人, 只可以祭祀父母或祖父母, 而且只可以在自己屋中祭祀, 不可另建一個專作祭祖用的場. 這種限制到明中葉才開始放寬. 所以宗族制度是那時候才開始的.

    南宋朱熹對祠堂規格的釐定, 把祖先祭祀與神明祭祀劃分開來. 明初《明集禮》引入朱熹提倡的規格, 製定品官(四品以上官員)家禮, 表示官方承認品官階層有一種以祖先為中心的組織. 到明中葉大禮議之後, 不但品官建家廟的合法性得到確立, 建祠的風習在民間也普及和鞏固起來.

    至於家廟式祠堂在珠江三角洲的興起過程, 依科大衛的描述, 可歸納為三個時期:一、宋代至明初, 雖然有一些祭祀先賢的祠出現, 卻沒有家廟式祠堂在民間出現. 明初至明中葉, 家廟式祠堂日漸出現, 但合法性成疑. 明中葉大禮議以後, 家廟式祠堂迅速盛行, 因為品官建家廟合法性得到確立, 而民間也可以借祖先功名為根據來建祠. 到了清初, 家廟式祠堂已變成珠江三角洲社會的明顯標誌, 正如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謂:「大小宗禰皆有祠, 代為堂構, 以壯麗相高」了. 四處都有祭祖的場, 那就表示社會已經完全變成宗族社會了.

    甚麼叫宗族社會? 那就是說宗族成了de facto的地方政府. 幾乎一切的政治經濟社會事務, 甚至地方防衛/治安, 都由宗族組織包辦/或以宗族名義來進行.

    那跟我們現在有甚麼關係? 你想想為甚麼我們這麼容易多多少少接受自己是龍的傳人, 炎黃子孫. 那是因為從明中葉以來的宗族社會演變, 使代代人人都已經潛而默化地認定自己總追溯至某個遠古的太公. 到了清末民初, 要搞革命, 要搞民族國家. 於是政治宣傳順理成章地把太公向上推一步, 於是人人都變成了龍的傳人, 炎黃子孫.

    延伸:
    * 讀克復堂《顏氏世譜》

    場論 (無邊吹水會)


    今天參加了無邊吹水會, 遇上一位舞者. 從他嫵媚的身影, 可以想到他颼爽的舞姿. 我有興趣的倒是他自號狡童. 教我登時想起詩經鄭風一詩, 幾乎衝口而出:

    彼狡童兮, 不與我言兮. 維子之故, 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 不與我食兮. 維子之故, 使我不能息兮.


    當然, 更要緊的是見到我很想會一會的jess.

    ----

    今次吹水會的題目是 `場'. 場這個觀念很精采. 場, 不僅是建築物, 狡童指出那是一幫人聚集進行某些活動的地方.

    因此說到場, 要思考的是, 那幫是甚麼人, 那裡會進行甚麼活動, 怎樣進行, 那些活動怎樣來的, 那幫人又是怎樣因這些活動這個場而成為一個群體. 從那個場的歷史怎樣看出那幫人的歷史. 最重要的是, 某個社會從沒有那種場到有那種場, 從那種場出現到那種場普及起來比比皆是, 那種場從這種樣子發展到那種樣子, 諸如此類的現象反映出那個社會有怎樣的演變.

    這年多以來, 我的注意力花都在宗族和祠堂上, 所以說起場, 我馬上想到的就是祠堂---當時我沒有說出來, 因為說出來大抵也沒有人有興趣, 而且我的功力不足, 不能三言兩語講清楚, 說出來反倒礙事. 科大衛有篇論文, 叫做`祠堂與家廟---從宋末至明中葉宗族禮儀的演變':

    從功能角度來描述宗族的發展仍不能說明制度演變的前因後果... 要理解宗族在明中期至清中期的功能, 它為何可以維繫社會和推進經濟的制度, 必須與禮儀的運作聯繫起來, 了解禮儀在同一時期的發展. 我們研究禮儀的歷史材料,... 尤其值得重視的, 是地方社會建築象徵的演變.


    如今想來, 他所謂建築象徵, 說的其實是場這個觀念. 而所謂禮儀, 勉強勉強可以理解為透過行動表達的說話方式. 比方講, 結婚請飲和做人情, 正是在說明一大堆社交關繫. 他上面的話是說, 打個比喻講, 要了解年輕人開P, 單單描述開P可以有這樣那樣的功能, 譬如消耗過剩精力等等, 這樣做沒多大意思, 因為幾乎所有活動都有那些功能, 所有社會也需要那些功能, 因此這類描述不足以了解開P為甚麼在那個社會在那個時候出現. 要了解開P的來龍去脈, 就要了解開P裡面那套`語言'在說甚麼. 而其中重要的研究材料就是P場的演變.

    續集:
    * 場論 (為甚麼我們變了龍的傳人)

    nostalgia


    猜唐詩一首:

    A splash of white on my bedroom floor. Hoarfrost?
    I raise my eyes to the moon, the same moon.
    As scenes long past came to mind, my eyes fall again
    On the splash of white, and my heart aches for home.

    新書死海古卷


    這次擺明是廣告.

    北海.尋道.我愛丁堡 - `又到中秋,又一個學年開始':

    早幾天,咱神學院舉行一年一度的開課前演講,由剛升任個人教席教授的林主榮博士(Timothy Lim)發表就職演說:『最重大的文獻發現:恰如其分看死海古卷』(The Greatest Manuscript Discovery:The Dead Sea Scrolls in Context)。我大大話話縱橫愛丁堡兩年,都從未見過如此場面 – 老師們在外面還沒列好隊進場,整個講堂已經滿瀉,地上門外都滿了人.....


    今天剛剛有一本新出的袋裝小書到手, 正是林主榮的新作. Timothy Lim, The Dead Sea Scroll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OUP, 2005) 正文120pp. 非常非常興奮.

    Yam 飲者 said...
    他是當今世界上研究死海古卷的第一線權威,著作大部份都非常專門而技術性,連題目我都看不懂是甚麼,今番寫成此書,等於武林高手教基本紮馬,肯定是廣大非專業讀者執到了!
    http://www.div.ed.ac.uk/timothyhlim.html
    25/8/05 2:36 PM


    希望很快會有中文版. 看見別人到書室買那些根據二三四手資料寫成的二三四流撮要式/想當然式小冊子, 實在於心不忍.

    延伸:
    * 栗子樹, 古海古卷

    理想對象 (囈語)


    小嘉在blogtag理想對像中說理想對象:

    3. 多多少少要有點值得仰慕的地方吧? 總覺得愛情是一種祟拜主義......


    想起列根曾對記者說, 他為人丈夫的責任, 就是畢生保持一個足以讓妻子仰慕的形象.

    這已經足夠難了.

    聯想:
    * Bluescreen 20051124:花兒與愛情

    活下來的有幾個 (囈語)


    最近心很累, 提不起勁寫泊, 心中是有話的, 只是一坐在電腦前十句話即濃縮成一句. 打出來還不到半句話就擱下了.

    看了思存最近刊出的數學書圖片. 想起的倒是狄更斯的塊肉餘生記和苦海孤雛. 留言裡, 晨:
    `這種思想教育, 到今時今日還會管用嗎?國內的朋友, 其實也早拿來當笑料了.'

    更可悲的是, 這笑料倒有幾成真. 好笑的是畫蛇添足地加了解放前這三個字. 一豆,
    `入世後,一個跨國工廠的資本家招了150個女工,累死了90個,要再招幾個?'

    不僅是國內, 也不僅是女工. 就算在香港吧, 想想`管理主義'這東西在骨子裡做甚麼. 安安樂樂幾乎成了罪惡. 當人人(特別是多多少少有點權力的人)以為 `做死人'實無其事/理所當然/無可奈何的時候, 看見思存貼出的圖片, 我苦笑.

    延伸:
    * Pollard, Sidney. The genesis of modern management: a study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Great Britain. (Penguin: Harmondsworth, 1968.)
    * 二千年足印, 第21,22集. 「人與機器」(上、下). (hkdavc網上節目)

    文人與文化人 (囈語)


    這段新書介紹寫得真美. 是文人手筆:


    為彼此的鄉愁
    童元方作品集

    總是朦朧地想起一個英文字「Nostalgia」。相應的中文呢?是鄉愁,還是憶昔?或是鄉愁與憶昔兼而有之?卻因此想起兩三個小故事來。

    這些也許並不相干的小故事,都把「Nostalgia」這個字,深印在我這片葉子上。我就借這片葉子上所題的「For Mutual Nostalgia」 - 「為彼此的鄉愁」,作為這本書的書名,獻給那些正在懷鄉、或在憶舊,彼此的、或共同的,滿天顫抖的、或已化為泥土的萬千秋葉,與一望無際、萬古銷沉的蕭瑟秋天。


    比較一下, 同樣是新書簡介, 這是文化人手筆:

    雜嘜時代
    文化身份、性別、日常生活實踐與香港電影1970s

    七十年代,畢竟只是香港本土化的起步,所謂本土身份,並未發展到排他的地步,混雜多元的文化並存,中西匯集尚未至淪為日後常說的中西交匯濫調。——那仍然是尋找品牌、摸索位置的「雜嘜」時期,而未到「雜嘜」變為香港品牌的年代。七十年代的「雜嘜」是真正的混亂、「納雜」,而本土化成形成熟以後的「雜嘜」卻變為一個可以認同的概念、把香港人文化身份縫合起來的連結點。

    從一種狀態進展為一個概念,這是雜嘜的七十年代特別又有趣的地方。

    補習


    今天晚上花了一個小時, 教一個讀中二的小孩子數學. 後來他媽媽打電話來告訴我她兒子的感想. 那小孩子說, 這個哥哥很勁, 別看他傻更更似的, 一談起數學, 他的靈魂就回來了, 一下子就把所有東西點都通了. 這段讚美真教我開心極了: 我最喜他說我傻更更似的. 這句話說得最真切, 最傳神. 虛榮!

    其實呢, 我不過是照(課)本宣科, 給那小孩子講了一段平方根畢氏定理而已.

    小孩子從來只會因喜歡老師而喜歡一門學問, 不會因喜歡那門學問而喜歡老師, 有人說.

    補習, 往往是父母的意思而非孩子的意思. 少數甚至覺得自己是受擺布,而對補習老師心存抗拒. 要做到不給小孩子抗拒, 而且還要他覺得真的幫助到他, 已經是萬幸的了.

    從摺衫秘技談起


    怕折衫的人必看, 好強. 我親身做過實驗, 證明的確`幾得'.

    實驗後感:

    想起有次聽基因工程講座. 有人問講者, 現在基因工程那麼厲害, 改一改dna, 甚麼螢光魚呀也做得出來, 不如研究一下怎樣把葉綠素的基因接到人類的dna上, 如此一來, 以後人類豈不是可以生出葉綠素自己進行光合作用, 不用四處 `搵食' 那麼辛苦. 最多綠一點罷了.

    講者說, 乍聽之下 `梗係筍', 但想深一層, 到頭來你還不是變回一棵樹. 須知道要大量進行光合作用就得吸取大量的光, 水和二氧化碳. 要大量吸光就需要很大的表面積, 於是要麼像仙人掌一般打晒摺, 一身綠油油, 要麼生出許多許多的長枝, 上面生滿了一塊又一塊的綠色碟形天線; 而且你現在連吃都整天對著電腦, 不用`搵食'就不更願意移動. 而且既然需要大量的水,你就連喝水也嫌麻煩, 最好坐定在有水的地方,生些`鬚' 出來汲水. 你想一想, 到頭來你還不是變回一棵樹嗎?

    世界上的事, 那有 `咁盞'. 秘技的適用範圍是有限的. 例如長袖恤衫折出來就會比較大. 要多加一二步驟. 於是加著加著, 就沒有那麼爽啦. 不過有條門路,始終是好. 實驗證明, 的確受用.

    任何秘技, 要在實際中有用, 都非練一翻不可, 看似容易, 實在也要點技巧.否則一樣三尖八角. 而且講到底捷徑都要用腳去行. 所以家中的衣服相信依然會很亂. :p

    廣州佛山考察 (備忘)


    2005.11.05廣州 及 2005.11.12佛山
    張瑞威

    佛山, 科what makes foshan a town.

    東華里, 青磚

    陳家祠. 規模宏大, 富有, 顯示其經濟和政治力量.
    不要單看建築物, 要想想裡面的活動.

    趙佗.

    光孝寺. 佛寺的作用,

    趙公權, freeman, faure.

    互聯網怎樣運作 (4/4) (翻譯練習)

  • 溯洄從之

  • 節譯自大師級hacker人物ESR所寫的Unix-and-Internet-Fundamentals-HOWTO

    13.4. HTTP:一種應用程式傳輸協定

    回到原來的例子。網絡瀏覽器和伺服器用某種在 TCP/IP 上運行的應用程式傳輸協定互相通話,實際上是簡單地以這種協定為方法,把字串傳來傳去。這個傳輸協定稱為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定),這種協定的指令我們已經見過一個了──就是上面提到的GET指令。

    當 GET 指令帶著 service number 80 一起發送到 www.tldp.org 的 webserver,指令會送到一直在 80 號端口上監聽的 server daemon 手上。大多數互聯網服務都由那些無所事事、只在端口上乾等的 server daemon 處理,它們負責守候和執行送來的指令。

    如果互聯網的設計有一條大原則的話,那就是每一部分都應該盡量簡單而且人類看得明白(human-accessible)。HTTP和它的親戚(像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簡單郵件傳輸協定──用來在主機之間傳送電子郵件)都趨於使用以句尾帶換行符號 carriage-return/line feed 的簡單可列印文字指令。

    這樣做,邊際效率很低;在一些情形下,用壓縮得緊緊密密的二進碼傳輸協定(binary protocol)傳送,速度的確較高。但是經驗顯示,讓人容易描述、容易明白的指令,好處遠超過你可能在任何省位手段的邊際效率上所獲得的益處,因為用二進碼傳輸協定的代價,是把事情弄得難懂和不透明。

    因此,server daemon 以 TCP/IP 傳回的也是文字檔。回覆的開始大約是下面的東西(一些標頭省略了):


    HTTP/1.1 200 OK
    Date: Sat, 10 Oct 1998 18:43:35 GMT
    Server: Apache/1.2.6 Red Hat
    Last-Modified: Thu, 27 Aug 1998 17:55:15 GMT
    Content-Length: 2982
    Content-Type: text/html


    緊隨這些標頭而來的是些空行和網頁的內文(之後通訊就終止了)。瀏覽器把網頁顯示出來,而標頭通知它要怎樣顯示(例如內容類型標頭(content-type header)告訴它回傳的資料確實是 HTML)。




    延伸:
    * 互聯網怎樣運作 (1/4)
    * 互聯網怎樣運作 (2/4)
    * 互聯網怎樣運作 (3/4)
    * 互聯網怎樣運作 (4/4)

    互聯網怎樣運作 (3/4) (翻譯練習)

  • 溯洄從之

  • 節譯自大師級hacker人物ESR所寫的Unix-and-Internet-Fundamentals-HOWTO

    13.3. TCP 和 IP 傳輸協定

    要了解多重封包傳輸怎樣運作,你需要知道互聯網實際上同時使用兩種傳輸協定,一種架設在另一種上。

    下層的是 IP 協定(Internet Protocol,互聯網傳輸協定),這種低階協定知道怎樣把一個封包從來源位址送到目的位址(這些位址稱為 IP 位址就是這個原因)。然而,IP 並不可靠,如果一個封包迷路了或丟掉了,發件和收件的機器雙方都可能永不知道。用網絡的行話講,IP 協定是個connectionless的傳輸協定;發件者只一味向收件者發送封包,並不期望收到回謝(acknowledgement)。

    不過,IP 協定確實又快又便宜,而且又快又便宜又不可靠有時確實也無傷大雅。你聯網玩Doom或Quake的時候,每顆子彈就由一個 IP 封包代表。這一大堆封包,就算有些走失了也無妨。

    上層的是 TCP 協定(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定),這種高階協定給你可靠性。兩台電腦商量好用 TCP 聯絡以後(商量時用的是 IP 協定),收件一方知道自己要對每個收到的封包,向發件一方回送收據。如果在特定的timeout時間內看不見對方送來的收據,發件一方就會重發那個封包。再者,發送一方會給每個TCP封包一個序號,讓收件一方能夠藉此正確地重組封包,以防封包重新組合的次序出錯。(如果網絡的連接路徑迂迴曲折,各封包就不一定順序到達。)

    TCP/IP 封包也包含checksum,用來檢查數據有沒有因連線不良而受損。因此,從使用TCP/IP 和name server者的觀點來看,在hostname/service-number pairs之間傳送一串串的byte,看起來是個可靠的方法。寫網絡傳輸協定的人從來不需考慮連線狀態低於該水平時一切封包裝配、重組、錯誤檢查、核對檢查 (checksumming)和不斷重發的功能。


    (待續)

    延伸:
    * 互聯網怎樣運作 (1/4)
    * 互聯網怎樣運作 (2/4)
    * 互聯網怎樣運作 (3/4)
    * 互聯網怎樣運作 (4/4)

    茶餐廳朝聖團 (過期小廣告)

  • 溯洄從之

  • 香港建築中心主辦
    茶餐廳空間朝聖月

    由10 月開始,建築師 Stan (黎東耀 ) 將於每星期為你介紹一間茶餐廳。立即起動,共同經歷茶餐廳空間朝聖月!

    "這是一次關於香港舊式茶餐廳的事件 ---- 作為一種香港廣泛流行的食肆類型,「茶餐廳」是一間飲「茶」 與吃「餐」的「廳」。從進入一些存在於香港已數十年的老茶餐廳之中,我們將重新發現它們交纏於空間性、 時間性與社會性的多重身份……這次也是一項關於空間與功能分裂的事件----根據建築師Bernard Tschumi 十年前對「未來」建築的觀點,「功能非追隨形式(空間)」,形式亦非追隨功能」 …"

    朝聖地 1 號 : 美都餐室 - 講座及分享會於 11月 11日晚舉行
    朝聖地 2 號 : 海安咖啡室(10 月21 日推出)
    朝聖地 3 號 : 中國冰室 (10月 28日推出 )
    朝聖地 4 號 : 馬六甲新泉興 (11月 4日推出 )

    詳文

    政改

  • 溯洄從之

  • 反對政改方案.12.4維園見

    最終邁向普選這句話的害處在於普選彷彿是個目的地. 其實, 也許它連里程碑也不應該算得上. 雙普選不是民主的目的地, 而是民主制度的起步點, 起步以後才是工夫所在. 我們現在不過在踏上入 `建立民主制度' 前的過渡期. 問題不在反對不反對今天的政改方案, 不在2007/08會不會原地踏步, 會不會`渣都無'? 問題是2012到底如何? 起步禮還要延宕多久? 過渡期仲想拖長幾耐?

    延伸:
    * 梁啟智: 2005年11月13日 波羅密多時 III


    since_1984
    據說此圖曾刊於2005年某月某日某報

    法國騷亂


    看了幾天電視新聞報道, 鏡頭甚麼衝突場面都映過了, 卻始終沒有說清楚騷亂的起因, 示威者的要求.

    延伸:
    * 港燦筆記: Notes : 法國暴動與「施丹主義」
    * K.: 火光.巴黎, 火光.巴黎 (二)

    互聯網怎樣運作 (2/4) (翻譯練習)

  • 溯洄從之

  • 節譯自大師級hacker人物ESR所寫的Unix-and-Internet-Fundamentals-HOWTO

    13.2.封包和路由器

    瀏覽器要做的,是向 metalab 的網絡伺服器送出一個類似這樣的指令:

    GET /LDP/HOWTO/Fundamentals.html HTTP/1.0

    下面說明這個指令怎樣執行。首先指令會裝配成一個封包。封包就是一組像電報一樣的位元,有三件重要的東西套著這些位元:來源地址(你電腦的 IP 位址 )、目的地位址(152.19.254.81)、和 service number 或稱 port number(在這種情況下 number 是 80,表示指令是個萬維網請求。)

    然後你的電腦把封包通過電線送出(連接到ISP 的 modem (數據機或調制解調器) 線路,或區域網絡)直到送至一台稱為路由器的專門機器。路由器的記憶體有一張整個互聯網的地圖──不總是完整的,但是足以完整地描述了你的網絡鄰居,並且知道怎樣替其他鄰居在互聯網上接通其他路由器。

    你的封包到達目的地以前,可能在途中通過多個路由器。路由器很聰明,曉得不斷監察其他路由器要多久才回覆他們已經收到封包。路由器藉此選取速度高的路線來把信息傳送出去,也藉此發現路上有沒有路由器(或電纜)斷了線,並且尋找其他路線來彌補這些缺口(如果有其他路線的話)。

    有個坊間傳聞說互聯網是為熬過核子戰爭而設計的。雖然並非真有其事,但是互聯網的設計,的確極其擅長在不明確的世界、疊床架屋的硬體之間可靠地運作。這是直接由於互聯網散播信息的方式,是通過幾千個路由器,而非少數大型的關鍵(像電話網絡一樣)。那就是說,傳輸失效問題趨於非常局部性,網絡能夠繞過他們繼續運作。

    封包到達目的地的電腦以後,那台電腦就根據 service number 把封包轉傳給伺服器 web server。伺服器 Web server 只要看命令封包的來源 IP 位址,就能知道要回覆到哪兒。伺服器 Web server 傳回文件時會把文件拆散成很多小封包,封包的大小視乎網絡的傳輸媒介和服務類型而定。


    (待續)

    延伸:
    * 互聯網怎樣運作 (1/4)
    * 互聯網怎樣運作 (2/4)
    * 互聯網怎樣運作 (3/4)
    * 互聯網怎樣運作 (4/4)

    互聯網怎樣運作 (1/4) (翻譯練習)

  • 溯洄從之

  • 節譯自大師級hacker人物ESR所寫的Unix-and-Internet-Fundamentals-HOWTO

    13. 互聯網怎樣運作?

    為了幫助你了解互聯網怎樣運作,我們會看一看在互聯網 (譯按:Internet的意思是網際互聯網絡,不是國際互聯網絡,網跟國沒有關係) 上一個典型的活動到底有甚麼事情發生──舉例來說,比方用瀏覽器,到互聯網上 Linux 文檔計劃網站(The Linux Documentation Project,簡稱 TLDP),直接閱讀的本文主頁。主頁的名稱是:

    http://www.tldp.org/HOWTO/
    Unix-and-Internet-Fundamentals-HOWTO/index.html


    換句話說,本文收錄在 www.tldp.org 那台主機的萬維網 (www) 輸出目錄下HOWTO/Unix-and-Internet-Fundamentals-HOWTO/index.html 這個檔案中。

    13.1. 主機名稱和網絡位置

    瀏覽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接通本文身處的電腦。要在網絡上建立連繫,首先必須尋得 www.tldp.org 那台主機在網絡中的位置(主機「host」,是英文「host machine」或「network host」的簡稱;www.tldp.org 則是典型的主機名稱)。主機的網絡位置實際上是堆數字,叫 IP 位址(IP address,這個術語中所謂「IP」的那部分下文再作解釋)。

    要得知主機位置,瀏覽器得查詢一個叫 name server 的伺服器程式。伺服器 name server 可能在你的電腦上,但是更可能在正跟你通話的 service machine 上運行。你向 ISP 掛單的時候,你差不多可以肯定那個 setup procedure (起動程序) 會包括通知互聯網連線軟體那 ISP 網絡的 name server 的 IP 位址。

    不同電腦上的 name server 互通消息,交換用以查出主機名稱(即核對出 IP 位址)所需的資料,而且保持所有資料都是最新最準的。你的 name server 可能在尋找 www.tldp.org 的過程中要查詢網絡上三四台不同的主機,不過時間通常很短(不到一秒)。

    程式 name server 通知你的瀏覽器,www.tldp.org 的 IP 位址是 152.19.254.81;知道了這一點,你的機器就能直接與 www.tldp.org 交換信息了。


    (待續)


    延伸:
    * 互聯網怎樣運作 (1/4)
    * 互聯網怎樣運作 (2/4)
    * 互聯網怎樣運作 (3/4)
    * 互聯網怎樣運作 (4/4)

    婚禮進堂式

  • 溯洄從之

  • 北豬(拿, 音譯咋吓) 談婚禮, 我又講.

    婚禮, 如果中式是迎娶, 西式(在教堂行婚禮)可說是送嫁. 中式好比XXX, 訂了貨不單要上門自取, 臨場還要暗派紅包才進得門. 西禮就不同啦. 比得上到百佳惠康買東西 (只要價錢夠高) 兼有送貨服務, 新郎以逸待勞, 安候壇前, 自有人把新娘送到, 包幹到戶, 招呼周到. 當然香港中西合璧, 兩者兼備, 既要新郎接新娘, 又要上教堂讓父兄把新娘送給人. 這樣, 一天行二次婚禮, 不單保險的當, 而且迎來送往, 公道得很.

    某星期六廣源堂有一對新人結婚. 詩班在婚禮中執勤, 我這個詩班員高坐在詠唱席上, 台下種種, 看在眼裡, 份外分明. 新娘子進堂之時, 丰姿綽約, 顧盼自雄, 又雀躍又自信, 與其說, 是她那戰戰兢兢的老父, 把她攜到新郎前好完成移交手續, 不如說, 是她領那不知所措的父親入座, 反而來得更傳神.

    然而眼看新娘與其父把臂信步從紅地毯的那一端走到這一端, 我不期然感到這個進堂儀式倒也很有意思, 值得細味. 何妨把紅地毯看成人生路, 把新娘進場的十數步看成她半生人的縮影. 新娘在父親的提攜下/陰影下一步步走過她的前半生. 你要是自少看著陪著新娘長大, 每一步都使你回想她怎樣一步步成長過來, 從小女孩長成婷婷玉立, 最後與新郎相遇, 結合, 邁進人生的新里程, 如此一來, 自然感受更深.

    你也許會問, 新郎不用一步步走過他的人生路嗎? 為甚麼可以早到那端等著? 啊, 你記不起紅樓夢裡說, 男人是泥做的嗎? 這樣的笨東西, 時間關係, 我們不免要把他的戲份刪減一下了. 更何況, 講故不要駁故嘛. (撒賴)

    NOTE:
    上面的XXX是甚麼, 我一時也想不到好的比喻. 要是有誰有甚麼好點子, 不妨留個字分享一下. Thank you in advance.

    以這戒指為信


    With this hand, I will lift your sorrows, your cup will never be empty, for I will be your wine. With this candle, I will light your way in darkness. With this ring, I ask you to be mine.

    我要以這雙手化解你人生的憂愁. 你的綵杯將盈滿, 因為我此生就是你杯中的美酒. 我要以這蠟燭照亮你人生的程途; 以這戒指為信, 請與我終身廝守.

    ---The vow from Burton's Corpse Bride (translation after devil's world, with revision)


    我們常常以為戒指作為信物, 表示贈戒人的許諾. 然而, 如果我們注意到 `With this ring, I ask you to be mine.' 這句話的意思, 就可見接受戒指, 套上戒指的動作, 正表示許諾承當某種義務或關係. 換言之, 更可能的是, 戒指象徵意義的重點, 不在戒指本身, 不在送出的動作, 而在接受的動作; 不是邀約人的承諾, 而是受約人的承諾: to be yours.

    怪誕屍新娘 (囈語)


    布列頓, 怪誕屍新娘: 同事笑我樣子像victor, 果然很像. 淒美的故事. 偉大的emily, 情操高尚的victor. 注意布列頓對色彩的運用. 感動位, emily說 `有人曾奪去我的幸福, 我又怎忍心為了自己而把另一個姑娘的幸福奪去.'

    伊力盧馬, 巴黎的約會: 三個不甜不苦不酸不辣的愛情故事(某影評語). 雟永.

    延伸:
    * Jacky's blog 怪誕屍新娘 - 生不如死

    普普通話

  • 溯洄從之

  • 要數言之無物, 外交詞令無出其右. 然而空洞之如外交詞令也有高低手之分, 低手的固然索然無味, 高明的卻耐人尋味.

    找工作, 看RECRUIT. 裡面有一個某某普通話專科學校的專欄, 叫普普通話. 這個名字改得真是名副其實.

    2005.10.01那一期, 說的正好是費俊龍 `天地對話' 那一句: `我的感覺良好'. 文章起首說, `人有不同氣質品性, 語言文字也有迴異的風格'. 正好借來一用. 不想學陶傑, 但同樣是太空人, 我無法忘記的, 是杭思朗的那句永垂不朽的名句: `我這一小步, 代表人類跨出一大步'. 這是氣度不同, 天壤之別. (那才真正稱得上`經過千挑萬選出來,再接受嚴格訓練,當中一定包括語言這一環!')

    文章以 `我的感覺良好'這句話為例, 說明官式口吻, 公眾場合的正式風格. 從而表示引伸變化普通話風格, 是學習普通話到一定程度以後, 需要進一步提升的工夫. 先不論氣度, 明明可以說 `我很好'(文章自己說的), 偏要拖踏累贅地說 `我的感覺良好', 這到底是風格的提升, 還是下墮, 倒也難說.

    好戲還在後頭. 文章第二節, 標題是 `方言蘊藏細膩感情'. 可別給標題騙倒啊. 幾句客套, 數語奉承, 說甚麼帶有方言口音的普通話是另一種風格, 如果熟練運用, 就像母話般能夠自由表達各種細膩感情. 然而筆鋒一轉, 接下來提出的例子, 全是依作者說不夠地道, 一開口就露底. 拿捚不好, 很爛很粗的例子. 帶方言口音而蘊藏細膩感情的例子呢? 欠奉. 如此前言不對後語的說話技巧, 真是可觀.

    最妙的是勢利, 文章談到帶方言口音的普通話, 作者自己說也是普通話的一類風格. 上段才剛說, `我的感覺良好'這類國家人物拖踏官腔口吻, 與日常生活淺白語風, 都是普通話的不同風格, 並無優劣的對立, 提也沒有提拿捚得好不好的問題, 總之無優劣之別. 下一段馬上單單舉出拿捚不好的例子. 以證明那是 `很爛很粗糙的工具'. 同是風格, 青睞白眼, 一恭一倨, 再明顯不過. 只是作者似乎忘記了鄧小平的四川口音, 也許是國家領導人, 自然不屬拿捚不好之列.

    這個專欄名為專欄, 實則廣告. 路人皆知. 普通話專科學校是也, 怎能不拿口音做文章. 不過讀者看在眼裡, 如此普普通話談風格, 真是名符其實的普通---不禁用 `蘊藏細膩感情' 的方言說句, 認真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