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comments | archives | links | create | song
(reminder: all quotes here are fiddled, probably.)

新界社會研究


科大衛〈從香港新界鄉村調查所見明清鄉村社會的演變〉,見葉顯恩主編《清代區域社會經濟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2

從1979年至1985年,我曾經在香港新界的鄉村作實地歷史調查。我的出發點是透過鄉村的口述及文書資料,甚至宗教拜祭的儀式,探求鄉村社會的歷史演變。調查的結果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有關明清之際宗族制度在新界及鄰近地方普及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傳統的華南社會歸化到以官僚思想為核心的正統架構之內;亦即地區性的團體,其中可能包括少數民族,演變為中國社會之部份。這個過程,當然不單只在新界發生,我相信這類演變在整個華南相當普遍。

地域社會歸附于正統文化的過程,我們在鄉村宗教儀式中還可以見到一些痕跡。宗教儀式是了解社會史的很重要工具。因為(一)宗教思想反映出社會的架構;(二)宗教活動往往是維繫地域團體最主要活動之一種。在各類鄉村宗教儀式之中,最清楚地反映出地域組織思想的,就是鄉村“打醮”(書寫語稱為“醮會”)。在香港新界的鄉村,“打醮”仍然相當普遍。......

我在新界的研究,試圖弄清楚祠堂和家族發展的關係。可以這樣說:親屬觀念是家族觀念的基本,是與財產繼承有很密切的關係。在繼承的項目之中,“入住權”即在鄉村成為村民的權利,為最先入住的太祖所遺留給後世子孫最重要的權利,所以村民往往通過太祖入住以後分居的歷史來說明誰有權在那一條村入住,而誰沒有入住的權利。這個入住的歷史,沒有書寫的記錄,村民也往往可以口述出來。這段歷史當然包括了族譜的部份,亦即是說,史學家在圖書館所找到的書寫族譜,並不全面。口述的族譜與書寫的族譜往往不同,最主要的是書寫族譜的記錄往往可以比口述的多,而村民亦往往相信書寫的資料比較正確。事實是否如此通常是一個不可解決的問題。


0 Comments:

coComment


::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
 (留言請留名, 謝!)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