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句關於禮儀本地化
Earl of "desperate decent"談到感恩聖事中的有形標記與禮儀本地化
香港有些堂區會以中國式的「一炷(三支)清香」取代傳統的手提香爐獻香。......有可能令一些信眾誤以為獻香是為了迎接天主的下臨,因而未能了解其實天主時時都與我們同在一起。
......教會規定只能在「聖聖聖」及「舉揚聖體聖血」時嗚響,以邀請信眾在祝聖禮中朝拜。在堅道總堂,祭台鐘被一巨大的大罄所取代。......可能令到對之有認識的人士,誤以為敲罄是召喚天主下臨的魔術性法器。可見,有形標記的本地化有其好處也有其壞處。
......考慮上述(歡筵)的共通性,以及教會史上「麵餅之形」可以轉變的空間,將麵餅本地化為壽包其實並無不妥。......當群眾看到司祭高舉一個壽包時,會否因格格不入而生起荒誕之感,反而令群眾不能投入禮儀之中呢?
以線香代替提爐, 更直接更重大的問題是, 那太容易令人聯想到民間宗教滿天神佛, 因而產生伯爵所講的荒誕之感. 至於舉揚壽包則形同搞笑. 這些都是格格不入, 破壞大於建設之舉.
不過磬音之論, 則尚有商榷餘地. 清磬之聲想必聽過. 我猜一般人想起的暮鼓晨鐘, 禮敬受教之號召回盪於心神.
磬音清遠, 那種宏濶廣容的空間感, 聽上去的確有大眾肅然, 天地感應的效果. 別忘記根據感恩經, 共融參予者除了在場信友, 也包括天使聖人已亡信友所謂天上會眾. "召喚陽靈陰宰普臨法會以共證齋功" (變通地理解), 那不正是共融應有的規模?
回頭再說, 我並不相信 "對此有認識的人", 會輕易認為地位高如三清能夠用這種普通的法器招來. 從招集鬼神到恭請皇皇上主臨格. 這個差距相當大. 所謂以磬代鐘會誤解為有召喚天主的魔術性法器, 這個顧忌是否過慮了? 如果真有那種誤解, 用的無論是鐘是磬, 也改善不了多少.
大凡真理, 多是老生常談. 這句話應境而發, 一針見血, 那就是獨到. 否則不管甚麼事也謂凡事有好壞, 各打五十大板, 那就變成失諸無稜兩可的浮泛. 我猜那判斷的準繩正是學問所在. 不知伯爵以為如何?
1 Comments:
:: 楊韋言 (19.07.06, 06:16 ) sagt...
首先,謝謝先生撥冗賜政。小弟想作些許澄清,拙文中 "對此有認識的人"是指對佛道法器的意義有認識之人士,例如道長、經生或玄門中人等等。
先生有' "對此有認識的人"會輕易認為地位高如三清能夠用這種普通的法器招來.' 的看法,小弟有必要指出,玄門中三清天尊雖然地位至高,但只要道士或信徒以心誠感格,亦能在科儀之中邀得三位至尊下臨壇場。玄門特重人神感應,於此可見一斑。心誠實為罄音之本,罄音為心誠之相,二者為一也。
拙文關於罄的代換,著眼點在於原來的「手搖鈴」的標記並無召喚意味,「罄」在其原來的宗教文化之中,卻有召喚的意味。「召喚特神」在道教科儀中常見,其中「命令」的意味相當重,,天主教聖事聖儀中多用「呼求」,例如「呼求聖神」,暗含較多的由下而上的從屬關係。
先生有一點我很有同感,關於罄的顧忌在現實層面上實有過慮之疑,因為在現實之中,對佛道法器的意義有認識之人士,例如道長、經生或玄門中人等等,是不會去望彌撒的。
::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
(留言請留名, 謝!)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