贔屭
昨天讀AM730, 有作者[1]說閉翳一詞的寫法是, 贔屭. 升庵外集記載:"龍生九子,不成龍, 各有所好". 其中一子叫贔屭, 形似龜, 好負重. 不知道他是對是錯. 總之我看這個贔屭, 背(貝)上背著一堆, 生也背背背, 死(尸)也背背背. 背負千斤永無休止, 怎能不閉翳.
[1] am730, 2006.01.05, p22, 彭志銘, 正字正確: 贔
網上找不到升庵外集, 只找到這麼一段東西 (所標的音是國語讀法), 說的大約是中國建築物上的雕塑裝飾 (圖):
1.贔屭(音必洗):形似巨龜,喜好負重物,多用為石碑或石柱的基石裝飾。 (粵音脾氣閉翳)
2.螭吻(螭音吃):龍頭魚身,性好在高處眺望,多用於殿堂屋脊上的裝飾,以鎮宅辟邪。 (螭粵音雌)
3.蒲牢:形似龍,生於海中,怕鯨魚,如遇鯨魚,必大吼。因其好吼,所以古時鑄造大鐘時均刻浦牢為鐘鈕。
4.狴犴(音必岸):形似虎,因外形威武,故多雕飾於監獄大門上。(粵音陛汗/陛岸; bianca)
5.饕餮(音掏帖):龍角虎面,好飲食,故多用來鑄造在鼎器之上,所以好吃的人被稱為「饕餮之徒」。 (粵音滔鐵; toty)
6.虫八 虫夏:頭以獅而尾像龍,是水中的猛獸,性好水又善飲,古人多作橋柱之圖飾。
7.睚眥 (音崖資):性殘好殺,所以多用於刀柄、斧鉞等兵器的裝飾,以增加威勢。 (粵音涯砦/涯寺)
8.狻猊(音酸泥):外形像獅,性好煙火,多鑄於香爐上作辟邪之物。 (粵酸倪)
9.椒圖(椒塗):外形像獅,性喜牢閉,古人多用做門上飾物,或用來鑲門環鎮守門戶,今人誤為「獅頭」。
懷疑這些名稱, 我們如果曉得粵音口語的讀法,也許原來很熟悉.
延伸:
*wikipedia龍生九子 . 照片齊全.
*另一些圖.
*倉海君 蔽翳, 贔屭
11 Comments:
:: sidekick (06.01.06, 12:35 ) sagt...
必洗?
好適合做歌德o既吉祥物喎~ :p
:: sf (06.01.06, 18:28 ) sagt...
也怪不得那位食家叫滔滔(饕饕)啦.
:: Man (06.01.06, 22:58 ) sagt...
聽見老一輩人先會多用"贔屭"二字,自己則覺得有機會成為下一首K歌歌名~兩字歌名好像令廣告變得有韻律起來似的:
"加x紅新歌試唱,xxx,贔屭"...
:: Anonym (07.01.06, 01:48 ) sagt...
有少少出入...唔知邊個先岩...
http://blog.markyz.com/archives/2004/04/23/261/
:: sf (07.01.06, 05:03 ) sagt...
man, 老一輩的廣東話很過癮, 甚麼該煨閉翳, 陰騭(質)陰功, 糴米yak野, 昂高頭摀埋眼丼一聲, 前世唔修, 要是失傳了何等可惜.
marky, 個出入都唔算多. 邊個岩, 鬼知囉. 單講這個問題, 更可能的是無所謂邊個岩. 事關可能個字點寫係"斷估", 個字點讀又係"斷估". 不過我覺得贔屭讀做/附會做埋翳, 或者倒轉講, 埋翳寫成/附會成贔屭, 好玩D.
正經D講, 寫法有別的是蚩吻和蚣蝮, 前者可能出於同音通假, 古書本來就不統一, 後者可能是打字的人夾硬找來頂當, 那個讀音也可能是想當然.
讀音有別的是贔屭和睚眥, 眥字讀柴不懂論, 雖然我猜那是有邊讀邊而來, 其實不應讀柴. 至於贔屭之所以讀成鼻喜, 十之八九是從國語的必洗搬過來啦. 拿, 我沒說這是對還是錯---今天你看見真人秀三個字, 你會讀真人瘦還是真人show, 那個才對呢?
地處南蠻的廣東有漢文字出現正表示國家權力(王化)已伸展至此. 想一下第一批開始讀書(所謂開化)的廣東士子遇著某個字不知怎樣讀的時候, 你猜他們問的人講的是甚麼話?
但故事還有另一面, 想一下現在廣東開化到差不多, 已有一大批讀書人, 如果他們想證明廣東是有文化,不是南蠻, 他們會怎樣做? 其中一樣很可能是他們會努力地不期然地發現原來廣東話裡面許多用字都保留了古代中原的用字. 許多讀音都跟保留了古代中原口音. 啊, 原來他們的祖先不是南蠻, 而是移居到南蠻地方的中原人(即有文化的人)而已.
問題是他們是中原移民後代還是南蠻後代, 故事的說法都是一樣. 到底他們的說話方式, 選詞用字, 甚至發音, 是祖先傳下來還是從外面學過來, 你說如何分清?
:: Anonym (07.01.06, 14:14 ) sagt...
無錯, 忽然想起正音活動之時"姦"事件, 最後我還是讀那個被說成是錯誤的間...
:: 倉海君 (08.01.06, 02:28 ) sagt...
一時技癢,作考證兩則,聊佐談資,並祈指正。
粵語所謂蔽翳者何義? 嘗試考之。《說文》:隱,蔽也。《廣雅》:隱,翳也。蔽、翳以疊韻相通,其義為隱。隱,古可解憂,如《邶.柏舟》:如有隱憂。隱憂即慇憂,隱、慇皆訓憂。(詳見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卷四) 故蔽翳即憂心也。《大雅.烝民》:愛莫助之。毛傳云:愛,隱也。《方言》:掩、翳,薆也。王念孫《廣雅疏證.釋詁》:掩、翳、愛、隱,一聲之轉也。《釋名》:哀,愛也。《廣雅》:哀,痛也。可知古時掩、翳、蔽、愛、隱及其同音通假之字皆有憂、痛之義。今粵語所謂蔽翳、奄悶或翳住翳住實用古義。佛山有諺云:行通濟,無蔽翳,意即無憂也。粵語又云濕滯,當寫作濕濟。《方言》:濟、溼(即濕),憂也。今引申為可憂。
近有妄人於報紙撰文謂蔽翳(彼寫作閉翳,可笑)即贔屭,竟引明人楊升庵語作證,適足以令識者齒冷。升庵以贔屭為靈龜,不明古義,似未嘗讀《文選》。按贔屭當寫為奰[?]--尸下有自(《說文》解作臥息,即鼾也),電腦無此字。贔屭一詞,初見於張衡《西京賦》及左思《吳都賦》,李善注:作力之貌也。實與蔽翳風馬牛不相及,遊談無根,莫過於此。楊蔭杭(即楊絳之父)嘗於報刊撰文,謂今言發脾氣即發贔屭(見《老圃遺文輯》),是也。余試以粵語補其說:今人有以發脾四代發脾氣者,所謂脾四,實有出典,非徒戲語;《方言》:濞,盛也,郭璞注:濞呬,充壯也。故濞呬即脾四,亦即贔屭,俱為作力、發怒之貌。楊氏之考證,不過報刊消閑之作,其論亦言之有故而持之成理,至若今者野人之妄言,實小兒強作解事也。
:: sf (09.01.06, 01:23 ) sagt...
倉海君, 真是唔講都唔知, 原來蔽翳跟隱憂是絕配呢!---妙在蔽和隱兩個字無論是望文生義還是據倉海君所考究, 意思也相當.
謝謝倉海君不吝賜教, 替我們考出蔽翳這個叠韻詞的寫法. "以貌取人", 這個寫法也算得上bai3 ngai3一詞最合襯的如意郎君.
更好玩的是, 倉海君還點出了"愛"字也可解作憂心. 如此一來, 女孩子要是聽見倉海君對你目不轉睛地說 "你是我平生至愛", 那 可要分外留神, 看清楚是甚麼意思了.
說到底, 贔屭怎麼讀呢? 讀做"脾氣"嗎?
小踢, 看來贔屭二字無論怎樣說法, 用來做歌德外號恐怕無出其右.
:: 倉海君 (09.01.06, 14:15 ) sagt...
據《文選》注,贔讀扶秘切,屭讀許備切。今粵音即為「備氣」。
至於同女仔傾計,我應該唔會玩食字咁死蠢。:)
:: sidekick (14.01.06, 05:18 ) sagt...
倉海, 乜唔係"傾偈"咩?
:)
上次你講"蔽翳", 我專登去查個"蔽"同"閉"字, 因為我覺得用個"閉"字都幾唔錯:一種唔講得, 秘而不宣的"翳"~ :)
:: 倉海君 (15.01.06, 01:42 ) sagt...
《蔽、閉和翳的三角戀》
Sidekick,十分多謝你的意見,讓我有機會查找不足。首先可肯定的是,蔽翳絕非贔屭,因為兩者音、義皆殊,而提出此說的人(我記得除彭志銘外,以前在電視也聽過有中大[?]學者這樣說)亦根本沒舉出可信的論據。
但現在的問題是﹕「閉翳」又通不通呢? 其實閉翳或蔽翳兩詞都不見於經典,我的考證也只是傳統訓詁的因音求義,故做到最盡亦只是一個educated guess而已。蔽、翳相通之證,已見前篇 (敝blog有掬香齋主人留言引《爾雅》,謂「弊翳」乃樹蔭覆地,比喻人垂頭喪氣貌,可參考。弊、蔽古字通。) ,但我說錯了兩句話﹕一者,蔽、翳古音並非同韻,--蔽屬月部,翳屬質部--故不是疊韻相通,只是兩者同有遮蓋、隱蔽之義罷了。但閉和翳反而是同韻,豈不是更匹配?二者,我今天上網搜尋才知道,原來書面粵語也早有規範,「閉翳」才是標準寫法(http://www.cantonese.org.cn/anl/oncc/data/
letters.htm),真是孤陋寡聞。可惜我沒看到他們選擇採用「閉」字的論證過程,所以還是不敢妄下判斷。我試從這方向再研究一下吧。《說文》﹕「閉,闔門也。」闔門和隱藏雖不同,但有引申可能。查《廣韻》﹕「翳,隱也,奄也,鄣也。」「閉,掩閉。」「蔽,掩也。」則閉字已有掩義,故轉訓為憂亦未嘗不可。
說到底,這段三角關係該如何拆解呢?就字義而言,蔽與翳較近;就發音來說,閉則稍勝。結論﹕翳娶蔽為大婆(資料顯示,兩者較早相通),閉為二奶。
至於「傾偈」打成「傾計」,實原於在下忘記了怎樣打「偈」字,把幾火之下就亂咁打,多謝指正。「傾偈」是否真的如此寫呢? 本義是什麼?(難道是「傾吐佛偈」?) 我沒什麼頭緒,懷疑是《莊子.徐无鬼》的「謦欬」(粵音為慶蓋,普通話作qing4 kai4),解作談笑,這裏不詳述論證方法了,希望能拋磚引玉吧。
對粵語有興趣者,可參觀:http://www.cantonese.org.cn/
::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
(留言請留名, 謝!)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