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的挪借
神話的挪借:希伯來聖經與近東創世神話
摘要:神話是文化的一種深刻的表現。生活在相近地區的不同民族,他們的神話中往往有很相似的人物和情節。我們可以設想,那是這些民族的文化彼此交流的結果。我們認識到各文化中神話的相似性,固然有助認識文化的流播與融合,但是筆者認為瞭解到神話中那些走樣的部分,才是瞭解傳述那些神話的文化的關鍵。本文試以希伯來聖經與近東創世神話為例,說明此觀點。
引言
神話就是故事,但這些故事跟一般故事不同,古人皆以其為重要而且有深刻意義。無論所說的是世界的開端,人類的來源,社會各種事物的起始等等,都是某個文化 對人賴以安身立命的關鍵問題 的深刻表達。
神話有兩種流傳方式,一是以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方式流傳,一是以文學經典的方式流傳。相應地,神話的挪借也有兩重意思:(一)民族之間把對方的神話借過來,變成自己傳統的一部分。經典的形式就是甲民族與乙民族有某些情節相近的神話或傳說,或出於政治上的需要,或出於文化上的認同/同化,而把兩套神話裡面的角色/神明視為相同,從而漸漸把有關角色在對方文化中的故事全部接收過來。羅馬對希臘諸神的故事差不多全盤接收就是一個佼佼者的例子。(二) 除了別的文化中的神話借過來化成自己的傳統外,第二重意思是指大詩人大文豪把自己文化傳統中的神話拿來借題發揮,加以改造渲染,變成表達其文化中某些重要信念的經典文學作品,比如荷馬的史詩就是其中例子。(推得極端點說,是後人表達自己思想的工具,佛洛依德對神話的挪用即屬此類。)
希伯來聖經中創世記司祭典,第二以賽亞,約伯記,與部分詩篇,皆成書於希伯來人被擄至巴比倫之後。聖經這些書卷有明顯美索不達米亞神話的痕跡,似乎顯示部分美索不達米亞神話的內容,被希伯來人吸引後已融入他們自身文化傳說與神話之中。然而這種跨文化的神話挪借,並不是完全被動的,中間有選擇性和再創作,以表現該民族自身信仰的特點。
挪借的痕跡
巴比倫神話Enuma Elish裡世界/宇宙起初是一團水,或充滿水。水分陰陽,一者為鹹水 (大海),一者為淡水 (大河),世界(包括神明)因為水分開而出現。
When on high heaven was not yet named,
nor was the hard ground below called by name ---
there was nothing but primordial Apsu, the begetter,
and Mother Tiamat, she who gave birth to everything.
The waters of Tiamat and Apsu were mingled together as a single body.
No one had woven a reed hut. There was no marsh land.
It was a time before the gods had come into being,
or were called by name, or their destinies determined ---
this was then the gods took form within them.
諸神在水中孕育出現,一代又一代的神明彼此鬥爭取代,直至第六代Marduk出現,殺死Tiamat(水),紛亂的諸神戰爭才平定。
Tiamat and Marduk, the wisest god, locked together.
They tangled in the hand-to-hand, clasped in battle.
Marduk spread out his net to catch her.
The storm that followed behind him, he splashed in her face.
When Tiamat opened wide her mouth to swallow him,
he drove down the storm so she could not close her slips.
希伯來聖經中不少地方有這個近東神話的痕跡,以下舉一些例子。以賽亞書51章(NRSV):
9 Awake, awake, put on strength,
O arm of the Lord!
Awake, as in days of old,
the generations of long ago!
Was it not you who cut Rahab in pieces,
who pierced the dragon?
約伯記26章(NRSV):
10 He has described a circle on the face of the waters,
at the boundary between light and darkness.
11 The pillars of heaven tremble,
and are astounded at his rebuke.
12 By his power he stilled the Sea;
by his understanding he struck down Rahab.
13 By his wind the heavens were made fair;
his hand pierced the fleeing serpent.
世界原是一團水,渾沌無形。水的力量以水怪(Rahab)表現出來。上帝與某種與海或水有關巨大力量鬥爭,壓服這股力量 (described a circle on the face of the waters) 以後,有秩序有生機的世界才開始出現。在創世記一章的創世故事中,這種神話的素材,進一步淡化。上帝與水和水怪沒有多少鬥爭,而是強調水對上帝命令的聽從。水分開,空出天空,露出陸地。
素材的轉化
創世記的創世故事, 是怎樣挪用這些神話素材, 來表達自己的信念? 讓我們先看看創世記是部怎樣的書.
創世記以其文學結構來劃分,不計第一章,可以分為十個段落,這十個段落每個都以This is the toledot of XX 為開始,從天地的toledot(亞當夏娃的故事)開始,一直說到雅各的toledot (約瑟的故事)----所謂某某的toledot,是指自某某以降的故事,情節或簡或繁,可以前因後果都有詳細的交代,也可以只是某甲生某乙,某乙生某丙的譜系錄。創世記是講希伯來民族的起源故事先祖故事,而在這十個段落以外,另加的一個以詩歌體寫成的序言,那就是創世記第一章。
第一章的結構極其講究。它以故事的形式表達了希伯來人對三個人生問題的信念:世界到底是荒涼渾沌還是有秩序有意義?是黑暗還是光明?是邪道還是正道?
創世記1章1-2節 (Robert Alter's translation (略改)):
When God began to create heaven and earth,
and the earth then was welter and waste
and darkness over the deep
and God's breath fluttering the waters.
這段文字裡隱若有巴比倫神話的痕跡:世界出現之初充滿了水;水跟神明相擷抗。但在這裡水作為對抗者的角色已淡化得相當隱約也相當被動。以後六日的創造過程,也是依據這三個問題而安排的:
(1,4)
第一天:命令光明出現,分開光明和黑暗。
第四天:命令日月星宿出現,以統治光明和黑暗。
(2,5)
第二天:命令空間在水之中出現,從而把水從中分成上下。
第五天:命令飛鳥在空中出現,水族和海獸在天空下的水中出現,各從其類。
(3,6)
第三天:命令天空下的水縮於一處,以露出陸地。
第六天:命令百獸在陸地上出現,各從其類。然後按自己形象造男造女,以統治所有生物。
* 在每一天的結束,都申明出現的事物皆是美好的
注意,一是水完全受神明支配,二是海獸(巴比倫神話中水力量的化身)也受神明安排。故事強烈地表達世界是有秩序,有光明,有公義(邪惡冥頑的水被制服,神道是公義的象徵),而且一切在獨大的上帝所完全掌握之中。
巴比倫神話Enuma Elish和其他美索不達米亞的創世神話中,世界是諸神之間鬥爭的結果(或副產品),諸神的出現和宇宙的出現是同時並生,互為因果的。可以說神明是宇宙的組成部分。希伯來的創世故事,神明並不是宇宙的一部分,他是外於世界,先於世界而存在的。世界是他是有意造的,而且遂意。雖然也有巴比倫神話的一些情節,但是上述諸神鬥爭的情節卻被改寫,淡化或隱沒,以求表現希伯來上帝獨大的一神觀念。
結語
神話是文化的一種深刻的表現。生活在相近地區的不同民族,他們的神話往往有很相似的人物和情節。我們可以設想,那是這些民族的文化彼此交流的結果。認識到各文化中神話的相似性,固然幫助我們認識到文化的流播與融合,但是我認為瞭解到神話同中的「異」,那些走樣,變形的部分,才是瞭解傳述該等神話的文化的關鍵。
3 Comments:
:: 倉海君 (25.07.06, 13:22 ) sagt...
饒宗頤的《近東開闢史詩》,正是這七塊楔形文字泥板的中譯本,用文言譯出,但讀來有點不文不白,效果不好,倒不如用白話清晰。其前言和附錄都比譯文好看,尤其是前言,拿這首巴比倫史詩跟彝族和納西族的創世神話比較,又從不同民族的造人神話作起點,論及原罪觀念之有無,都值得參考。
:: sf (25.07.06, 18:29 ) sagt...
倉海君, 公共圖書館沒有這部書. 倉海君有這部書嗎? 要是不太厚不太貴重, 勞駕無邊吹水會那天帶去, 讓我即場看即場還一開眼界, 可以嗎?
:: 倉海君 (29.07.06, 01:31 ) sagt...
船山兄,我近日喉嚨痛,不大能談話,所以遲遲未定是否出席本月吹水會。今天(Fri)病況稍佳,明天(Sat)該可赴約。你要的書不但不貴重,反而是便宜到可恥的地步---港幣三大元($3)。這位「業精六藝,才備九能」的真正才子,在香港的書籍市場似乎就只值這個價,對我這種貧民來說,也未嘗不是一個可喜可賀的現象吧?
::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
(留言請留名, 謝!)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