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comments | archives | links | create | song
(reminder: all quotes here are fiddled, probably.)

教科書與南京大屠殺 (存錄)


from tw appledaily via ESWN (2007.02.12)

虎口下的歷史教學
北一女歷史教師 蔡蔚群


幾天前記者電話訪問我,為的是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南京大屠殺」相關敘述消失問題,昨天新聞出來,標題聳動,又有幾位記者來採訪我,為平日安靜的社區製造了一陣騷動,真是始料未及。

這些問題歸納起來不外乎:你覺得教科書應該取消南京大屠殺敘述嗎?如果取消南京大屠殺敘述會不會影響學生的歷史記憶?這些問題背後的邏輯是:歷史教學與歷史記憶有關,歷史教學可以強化或弱化歷史記憶,或者更明白的說,歷史教育連結了國家認同。我的想法恰恰相反:是政治立場、國家認同、民族情感挾持了歷史教育,而非歷史教育改變了政治立場、國家認同、民族情感或歷史記憶。

雖然大家都說政治不應該干預教育,事實上,大家都用政治左右歷史教育,除了藍綠各擁一套史觀左右歷史教育,許多民眾也以自己的政治、國家、民族信仰認定一套「正確的」歷史教育,就連那些歷史學者,也披掛著歷史專業的外衣(實際上對歷史教育一竅不通),隱藏自己的政治立場,暢談所謂歷史教學、教科書(在歐美,「歷史」與「歷史教育」是兩個不同的學術領域)。

不設立場避免偏見

在教學現場,教科書幾行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敘述與完全不寫並無太大差別,寫,老師在進度壓力下多半只能匆匆帶過,不寫,教師一樣可以設計相關活動,會認為有差別的是已認定某一套歷史的政客、學者、民眾,因為這冒犯到他們的「歷史情感」。
難道有較不受干預的歷史教科書?我舉個例子:英國教科書百花爭鳴,主題範圍可自訂,也不必送審,其中有本歷史教科書就叫《納粹大屠殺》 (Holocaust,2003),透過許多1930年代的納粹文宣、當時人描述、新聞、大屠殺生還者的記錄,教科書編者設計許多問題,要學生判讀史料後提出說法,整本教科書的標題都是疑問句,答案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套」,學生透過一整冊主題式的學習,才有機會進入過去那個陌生的國度,才能掌握那個已消逝時代的情境,降低屬於現代人必然的偏見。但是,英國學生也不見得一定讀這本課本,不同課堂可以討論不同的歷史議題了解「過去」,沒有哪一個議題是一定得談的。

認真看待歷史教訓

南京大屠殺該談嗎?如果要談,就要花很多時間談,進入1937年的情境談,如果不談,也可以談1864年曾國荃攻入天京、死傷一樣慘重的那次大屠殺,談 1915年那一次死亡百萬、被世人遺忘的亞美尼亞大屠殺,或者,也可以不談大屠殺。用現在教科書的邏輯談南京大屠殺,效果比起枕邊故事、連續劇、電影、新聞都還不如,講又如何,不講又如何?就算講了,學生又怎麼面對社會上紛雜多變的南京大屠殺敘述?

我們是把南京大屠殺當成政治符號,還是一段該認真理解的過去?英國首屈一指的歷史教育學者李彼得(Peter Lee)說:「歷史的有用是在於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提不提南京大屠殺本身不是重點,問題在我們是否已經先有某種結論,還是真的想了解作為歷史事件的南京大屠殺。

2 Comments:

:: Anonymous Anonym (13.02.07, 02:20   ) sagt...

唔好意思,知道你同 Goethe 熟,但係我真係冇辦法聯絡倒佢。你可唔可以幫我話聲佢知,我 quote 左佢一段野用,希望佢唔會介意。



:: Blogger sf (19.02.07, 00:30   ) sagt...

gideon, 萍水相蓬, 不知其蹤. 想彼亦不介懷也.



coComment


::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
 (留言請留名, 謝!)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