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comments | archives | links | create | song
(reminder: all quotes here are fiddled, probably.)

統治資格怎樣產生


一五一十, 思怠: 我所知道的西藏和西藏問題:
五、從一段傳奇歷史說起(上)
六、從一段傳奇歷史說起(下)
英國對西藏的「關注」



張瑞威, 清史
4. 清帝國對西藏蒙古的統治  (筆記) (當中或有錯漏)


唐朝

西藏原始信仰為「本教」,又稱「本波教」。受到本教的影響,部落酋長是天神之子,稱為「贊普」。

630年,松贊干布(617--650)在西藏地區建立吐蕃王朝,是吐蕃王朝的第一代贊普。首都建於拉薩,建布達拉宮。

640年,松贊干布向唐太宗求賜婚,促成了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入藏時,帶了不少佛經和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後藏人將之供奉在拉薩的大昭寺。

吐蕃第五代贊普赤松德贊(742--797)為打擊貴族,對本教進行排斥,他搗毀本教神壇和經典。與此同時,大力發展佛教。763年,修建桑耶寺,並在國內選出七人出家為僧,這是西藏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批出家僧人,稱為「桑耶七覺士」。



元朝

1227年,成吉思汗滅西夏(今寧夏、陝北)。同年成吉思汗死。

1234年,滅金。之後窩闊台將甘肅、青海及原西夏的屬區,作為封地劃給他的第二子闊端。當時闊端築宮室於涼州(今甘肅河西走廊武威城北)。

1239年,闊端派他的將軍多達那波,從青海一直攻到藏北,燒燬噶當派的寺院熱振寺(1056年建)和傑拉康(1012年建),但沒有攻打位於此兩寺之間的達壟寺和止貢寺。

1241年,窩闊台死,闊端對西藏的軍事行動稍停。

1244,闊端命多達那波再往西藏,帶著信和禮物,找薩迦派的薩班,邀請他到涼州同年,薩班(63歲)帶著兩個姪兒八思巴(8歲)和恰那多吉(6歲)經過拉薩前往涼洲。八思巴在拉薩受戒。(薩迦派由昆氏家族創立,昆氏家族的祖先是「桑耶七覺士」一員。)

會面後,薩班寫了一封致西藏各領主的公開信:
1 西藏人要承認自己是蒙古的臣民。
2 世俗政事務由蒙古派人主持。
3 宗教和寺院僧人的事務由蒙古委派薩迦派的領袖人物來主持。
4 凡是願意投降的,都要做三種表冊:一是地方官的姓名,二是百姓屬民的數字,三是繳納貢物的品種數量。三種報表都要謄寫三份,一份送闊端,一份送薩迦,一份由各地方官員自己保存。(結果等於由薩迦派兼管行政,而各地方官員也安插薩迦派中人來當。)
5 將來蒙古軍隊入西藏,凡沒有歸順的,就是討平的對象。

1251,薩班在涼洲逝世,臨終將衣缽和法螺等務傳給八思巴。同年拖雷的長子蒙哥做了大汗。這一年,忽必烈在行軍中,召會了八思巴(17歲)。

1255年,八思巴在合洲,受了比丘戒,成為正式的僧人。之後追隨忽必烈到上都。(各蒙古王子背後都有一群喇嘛,喇嘛掌握地方的經濟力量。)

1259蒙哥死,忽必烈為大汗。追隨忽必烈的八思巴也受到掌賞,成為國師、帝師。(佛教代替薩滿,汗由國師剃度。)

1264年,忽必烈將都城從上都遷到大都(北京),新建總制院,管理全國的佛教僧人和整個吐蕃地區,八思巴以皇帝上師的身份管理這一機構(領總制院事)。

1265年,八思巴遵旨返回西藏,登上薩迦法座。後又獲忽必烈加封為「大寶法王」。

1280年,八思巴在薩迦寺圓寂。元朝的皇帝,一直以昆氏家族的成員作為國師薩迦派教主,並主管西藏青海一帶的僧俗事務。



明朝

1367年,元順帝逃離大都,兩年後病卒,其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任大汗,是為昭宗,力圖維持元朝皇室正統的名義(當時被稱為北元)。但部落多已不聽其調度。

1470,7歲的巴圖蒙克,在其妻子滿可都(33歲)的幫助下,立為大汗,稱為「達延汗」(大元可汗的另一種譯音)。

達延汗統一諸部,分六「萬戶」,將行政管理分為左右兩翼:

左翼由達延汗直接指揮。
左翼:
喀爾喀部(今蒙古共和國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一帶)
察哈爾部(今山西河北二省長城以北一帶地區)
兀良哈部(泛指北方森林地帶狩獵部落,達延汗後滅兀良哈,將其部眾編入其餘五部之中)

右翼由達延汗子巴爾斯博羅特掌管。
右翼:
鄂爾多斯部(今內蒙古包頭市以西以南地區),巴爾斯博羅特長子袞必理克默爾根作領袖。
土默特部(今內蒙古呼和號特市一帶),次子俺答汗(又稱阿勒坦汗)作領袖,多次進侵明朝。
喀喇沁(又稱永謝布部,今內蒙古赤峰市之南)

1559年,俺答汗率部進入青海。

1567年,俺答汗邀請了西藏的格魯派領袖索南嘉措(三世達賴)到青海相見。見面時,彼此談起了元代忽必烈和八思巴會見的故事。

格魯派(黃教)是西藏新興佛教教派,創始人是宗喀巴(1357--1419)。(拉薩三大寺:甘丹寺(1416)、哲蚌寺(1416)、色拉寺(1419))。1546開始,格魯派開始由轉世靈童的辦法來尋找活佛。索南嘉措是第格魯派一個轉世活佛。(喇嘛新舊派系鬥爭,如同歐洲宗教改革。)

1578年,俺答汗贈給索南嘉措一個尊號:「聖/識一切/瓦齊爾達喇/達喇/喇嘛」
(識一切=顯宗最高,瓦齊爾達喇=密宗最高,達喇=大海)

索南嘉措得到達賴喇嘛的尊號後,格魯派立即將索南嘉措定為第三世達賴喇嘛,第二世是哲蚌寺的根敦嘉措,第一世是宗喀巴最後的弟子扎什倫布寺的建立者根敦主。(把譜系上接宗喀巴。)

1581年,俺答汗逝世。

1588年,索南嘉措死。

1589年,格魯派僧人確認了俺答汗的曾孫為索南嘉措的轉世,為四世達賴雲丹嘉措。他在1603年到達拉薩,住在哲蚌寺。

與此同時,西藏的本地勢力,奉傳統的噶瑪噶舉派,反對格魯派和蒙古人。

1616年,年28歲的雲丹嘉措突然死去。

1617年,來自喀爾喀的蒙古軍調入西藏,支持格魯派。

1618年,噶瑪噶舉派的支持者推藏巴汗以為領袖。藏巴汗下令禁止尋找達賴四世的轉世靈童。

1621年,藏巴汗敗。

1622年,第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經過班禪.羅桑卻吉堅贊的認定和主持,被迎入哲蚌寺,擔任格魯派的領袖。(班禪即上師,外寺人入哲蚌寺。)

但是藏巴汗繼續侵擾,格魯派寺院集團逐漸轉向西部的衛拉特部的支持。



清朝

1593年,當努兒哈赤擊敗由海西葉赫部女真為首九個部落的進攻後,九部之一的科爾沁部蒙古歸降。

1606年,科爾沁部尊稱努兒哈赤為汗,並融入了努兒哈赤的政權之內,不少蒙古騎兵更成為了八旗兵的輔助部隊。

1632年,皇太極親率軍隊攻打察哈爾部,林丹汗敗遁。

1634年,林丹汗病死於青海。

1635年,皇太極再派遣多爾袞攻打察哈爾部,最後消滅林丹汗殘部,俘虜了林丹汗的正妃和兒子,並得元朝傳國寶。

皇太極將察哈爾蒙古連同以前歸順的蒙古人,組成了「八旗蒙古」。(皇太極消滅林丹汗,以成吉思汗的承繼者身份統治北元。)

1636年,原由林丹汗統治的16個蒙古部落在清朝的盛京召開大會,共尊皇太極為可汗。

1638年,在今外蒙古地區有三個(土謝圖部、扎薩克圖部、車臣部)自稱元朝宗室后裔的喀爾喀蒙古聯盟(Khaikha Mongol)也主動願意歸順清朝,清廷規定這三部須每年各貢一頭白駝、八頭白馬,謂之「九白之貢」。

但最為清朝之亂者,乃今新疆省天山以北的準噶爾盆地的佛教部落已出現了由四個部落(準噶爾部、和碩特部、杜爾伯特部、土爾扈特部)組成的厄魯特聯盟(Oyirods),其中以居住於伊犁河流域的準噶爾部為最強大。當時準噶爾部的首領是巴圖爾洪台吉,為了利用黃教來增強自己的地位,派遣了兒子噶爾丹往西藏接受教育並且成為喇嘛。

1655年左右,巴圖爾洪台吉死,噶爾丹從西藏返回準噶爾部,大肆擴張勢力。

準噶爾部從天山北路擴張至天山南路(維吾爾),隨即向東發展,威脅向清朝進行「九白之貢」的喀爾喀蒙古。

1683年康熙皇帝終於解決了三藩,立即開始處理喀爾喀蒙古事務。

1686年,清廷與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準噶爾與沙俄結盟。)

1690年,噶爾丹再次入侵喀爾喀蒙古。康熙派兵在烏蘭布通大敗噶爾丹,恢復清朝在喀爾喀蒙古中的威信。

1696年,噶爾丹一方面受到清軍的追擊,另方面又發現其根據地準噶爾盆地已被其侄兒妄阿拉布坦乘機佔據,他進退不得,在1697年飲藥自盡。妄阿拉布坦成為準噶爾的新領袖。

1716年妄阿拉布坦帶入藏,佔據拉薩。清廷調兵入藏。

1720年,清軍大敗準噶爾軍。

1727年,妄阿拉布坦死,但其子噶爾丹策零繼續反抗清廷。

1745年,噶爾丹策零死,清廷發現準噶爾部爆發權力繼承之爭,於是支持小王子阿睦爾撒納,阿睦爾撒納在清軍的支援下,控制了準噶爾部。但阿睦爾撒納隨即自稱汗,並反抗清朝。

1757年清軍才將阿睦爾撒納殺死。但厄魯特的動亂從沒有停止。

在戰事結束的前一年,乾隆皇帝已經決定將來厄魯特聯盟仍須分為原來的四個政治力量,互不統屬,各受清朝的保護,此舉是避免任何一派勢力坐大。

到平定準噶爾後,清廷更加深化原來的構想,把新征服地區分為十個「汗國」,與中央政府的關係上,這十個汗國又細拆為34「旗」,全隸屬於中央的理藩院。

乾隆皇帝決定將準噶爾人對抗清朝的傳統抹掉,他下令取消準噶爾作為地方或部落的名稱,在掃個地區的部落,只可以「厄魯特」或「厄魯特蒙古」為名。乾隆皇帝此舉,無疑是將這些部落中的部民,賦予一個新的身份----蒙古人。從此,厄魯特成為與察哈爾和喀爾喀一樣的蒙古人,乾隆皇帝還為廣大的「蒙古人」制訂標準的蒙古文字,以深化他們的身份認同。

宗教上還要作出改變,清帝對達賴喇嘛一直非常禮遇,早在1653年,達賴喇嘛訪問北京,順治皇帝便在首都修建第一所黃教寺廟----黃寺,作為達賴及其隨從的臨時居所;順治皇帝又出資重修和擴大達賴在拉薩的布達拉宮。

乾隆皇帝又規定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不可在西藏以外地區找尋,以避免強大的蒙古貴族成為達賴喇嘛。

1792年開始,規定西藏的所有轉世靈童均必須以「金瓶掣籤」的辦法來確定並由駐藏大臣陪同坐床儀式,才能正式成為活佛。

乾隆皇帝更將自己的形像塑造成文殊菩薩的轉生。1758年,剛值清朝平定了準噶爾,乾隆皇帝命人在河北承德避暑山莊的東北部,仿西藏著名佛寺桑耶寺,建成普寧寺,作為他日後接見厄魯特蒙古領袖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乾隆皇特諭將繪有他作文殊菩薩樣的唐卡懸掛在寺內,此舉無疑是表示在接見厄魯特領袖的時候,乾隆皇是以文殊菩薩的身份。



參考:

(l) Pamela K. Crossley, A Translucent Mirror: 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pp.331--236.

(2) Evelyn S. Rawski, The Last Emperors: A Social History of Qing Imperial Institution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pp.244--263.

(3) Pamela K.Crossley, "Making Mongols," in Pamela K.Crossley, Helen F. Siu, and Donald S. Sutton (ed.), Empire at the Margins: Crulture, Ethnicity, and Frontier in Early Modern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0 Comments:

coComment


::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
 (留言請留名, 謝!)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