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comments | archives | links | create | song
(reminder: all quotes here are fiddled, probably.)

李敖清華演講

  • 溯洄從之

  • 公爵大人抱怨說, 李敖在北大演講, 乃是盛事, 泊友為何言及者極少. 坦白說要不是從歌德泊中讀到相關報道, 我還不知道呢. 可見我是如何落從於形勢了. 不妨自我解嘲說, 這叫心如止水, 水波不興.

    剛才讀了李敖在清華的演講詞. 李敖說話自又一番魅力, 但更有趣的卻是演講後的提問.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批清華學子和李傲之間一種有趣的主客位置的爭奪. (以下純為意識流式紀錄, 亂草一堆.)

    背後更大的問題是誰算老行尊中國人. 答問的前半部, 不斷繞著的話題是統一大業. 有趣的不是問了甚麼, 有趣的是他們的說話方式. 演講後第一道問題是:

    提问:李敖先生您好,我是来自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我觉得我们是以清华最热烈的双臂来拥抱您,欢迎您回到我们祖国的组织,欢迎您回来。

    李敖:你这叫什么问题,我根本就没有离开。


    李敖答得實在一針見血. 這裡背後當然和統一意識有關. 所謂統一, 可以指交融, 也可以指兼併. 這個對答的背後, 可看出, 清華學生心中有有一條界線, 這條界線分出裡外. 雖然都說是中國人, 但在這條界線以內的是真正中國人, 這條界線以外的只是門外漢, 不算數的. 你不可以說自己不是中國人, 但是你要做真正的中國人, 需要一種歸化的認證手續才算數, 需要某種投奔的過程. 而你李敖這一輩的北京人, 是不算數的. 這種我是主你是客的心態下的統一意識, 其實是兼併意識. 因為一我是有明確的membership, 而你沒有, 二你要有membership必須來投奔我. 三沒有membership是不要得的. 四, 所以你必須來投奔我.

    這些提問者的用語非常明顯地顯示了這一點:
    我们非常深刻领略了您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可能我们更加喜爱您的是您对我们祖国的认同和您的爱国之情......


    這裡的我們包不包括李敖?

    情形就好像, 比方講, 中學. 現屆學生心中, 有一條界線, 劃出了一個小社會, 劃開了這個社會以內的校內人和這個社會以外的校外人. 如果有個中學舊生回學校走走, 那些接待舊生的現屆學生, 到底怎樣看待他呢? 把他作界線內的老行尊, 還是界線外的門外漢?

    李敖: 我在北京念中学的时候听到一句谚语......大家说,乡音未改,我告诉你,我没改,改的是你们,为什么?我在北京的时候是个小型的北京,我住在北京城里面大圈里面的小圈里面,小圈里面的黄圈,住在皇城里面,现在的圈大了,三环四环五环都有了。我们过去在北京讲的话就很纯的北京话,......


    李敖不認同學生這種實質上把他當門外漢心態, 說得很白. 可是, 李敖努力說他不是門外漢, 那不等於同學就承認他不是門外漢. 後來張力太大, 人有索性把它明說出來:

    首先,既然您不愿意作为一个客人,我想再次欢迎您自家人回到北京来到清华。......我想和您说的是在那几十年没有听美国鬼子的,发展出了学养非常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包括您肯定知道的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梁启超这些国学四大导师以及稍后的钱钟书、冯友兰这样的大师,您知道这个应该会比较高兴。......


    這個提問更明顯. 清華是以庚子賠款的美國退款來開辦的. 李敖說中美有協議, 清華八成念科技, 二成念法政, 不念中文等不務實的工夫. 然而提問者告訴李敖的人物, 正是李敖那一輩熟識的人物. 他彷彿在告訴五十歲的人甚麼是披頭四呀.

    清華尚如此, 對李敖一輩尚如此, 其他可知. 如此`談'統一, 不必談了.

    2 Comments:

    :: Anonymous Anonym (27.09.05, 12:10   ) sagt...

    今早聽收音機,才知李敖已在北京大學及復旦大學演講,卻風範不再。有說法謂他在清華過火言論後,受不了內地壓力而收歛...

    李敖真的老了?!...



    :: Blogger sf (28.09.05, 02:32   ) sagt...

    阿草, 其實我沒有讀過多少李敖, 柏楊倒讀得多點. 傳言有時像春筍, 只要在適合的環境就會發出來. 李敖的說法是很委曲的. 那是策略? 是過氣? 是受壓? 是風骨不再? 是投誠? 是拍馬屁? 我不管啦. 反正看出有趣的東西, 又記下了, 就不枉讀了.



    coComment


    ::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
     (留言請留名, 謝!)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