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comments | archives | links | create | song
(reminder: all quotes here are fiddled, probably.)

china as religion, etc.


1. china as religion

2. juteson, 日製漢語

3. new perspective on st. paul

* 飲者, 關於保羅新觀
* the paul page (Dedicated to the New Perspective on Paul)

4. 余光中, 從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

  38、這一項提案已經被執行委員會多次地討論,而且被通過了。
  39、那名間諜被指示在火車站的月台上等候他。
  40、這本新書正被千千萬萬的讀者所搶購著。
  41、季辛吉將主要地被記憶為一位翻雲覆雨的政客。
  42、他的低下的出身一直被保密著,不告訴他所有的下屬。

英語多被動語氣,最難化入中文。中文西化,最觸目最刺耳的現象,是這被動語氣。無論在文言或白話裡,中文當然早已有了被動句式,但是很少使用,而且句子必短。例如「為世所笑」,「但為後世嗤」,「被人說得心動」,「曾經名師指點」等,都簡短而自然,絕少逆拖倒曳,喧賓奪主之病。還有兩點值得注意:其一是除了「被」、「經」、「為」之外,尚有「受」、「遭」、「挨」、「給」。「教」、「讓」、「任」等字可以表示被動,不必處處用「被」。其二是中文有不少句子是以(英文觀念的)受詞為主詞:例如「機票買好了」,「電影看過沒有」,就可以視為「機票(被)買好了」,「電影(被)看過沒有」。也可以視為省略主詞的「(我)機票買好了」,「(你)電影看過沒有」。中文裡被動觀念原來很淡,西化之後,凡事都要分出主客之勢,也是自討麻煩。其實英文的被動句式,只有受者,不見施者,一件事只呈現片面,話說得謹慎,卻不清楚。「他被懷疑並沒有真正進過軍校」:究竟是誰在懷疑他呢?是軍方,是你,還是別人?


這是大學一年級上通識課時讀到的文章, 裡面點出的種種毛病, 到今天猶未能免. 不過有些所謂毛病, 要認真講究起來, 也並不容易. 有時邯鄲學步, 連路也不曉得走了. "被懷疑" 那句之所以矇矓, 也許是說話者刻意如此.

確診個案/疑似個案
被懷疑涉案人士
涉嫌人士

1 Comments:

:: Blogger 黑夜的藍眼睛 (25.08.07, 21:02   ) sagt...

蒼白的確是蒼白
沉黑與蒼白
何必兩走極端?

除了余光中
蔡思果從前談翻譯也指出過中文"西化"的種種問題
但"新派"翻譯則有不同意見
認為要貼近"原文"原意才是好翻譯
"太似中文"就會失去原文的真
(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高深的學養去評斷)
這些問題很難有圓滿答案
是智是仁......
留待大家評論好了
我是舊人
當然支持原汁原味的中文
不過最近曾看一個大陸翻譯的小說
看下去
中文文字好像阻隔了原文作品的氛圍
結果還是看原文了

閱讀 文字 翻譯......真是一門高深學問
愛文字的人 必有一番掙扎
但趣味也在乎此吧



coComment


::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
 (留言請留名, 謝!)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