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comments | archives | links | create | song
(reminder: all quotes here are fiddled, probably.)

helvetica, 電子書, etc.


(此二君真有料到)


1. 潛艇日誌, 評 Helvetica 紀錄片/字體/傳染性恐懼症

Helvetica 是 default,是預設值,是(極難聽但有時比較正確的譯詞:)缺省。Helvetica 是不假思索。不思考就用的。但,不是指沒有頭腦,無思想,而是指:關閉這整個選擇,放棄可選性。Helvetica 是一種制服,跟軍隊或XX黨概念一樣。

這種放棄,不見得出於個人意願,它更是集體的,它是流行。它是當下流行的空虛主義,極少主義,它是「無印良品」(你猜該店用的是什麼英文字體)。但人們選擇跟風跟時尚流行,加入一個龐大的組織,向來是有一個簡單原因的:就為了取暖,丟去自我而化入群體的那種快樂。集體無我的 euphoria。


*helvetica呆板, 但無疑乾淨勻稱, 而且穩陣(穩重兼保險).
*此段最妙的不是對helvetica的批評, 而是對default的見解.

2. pyridine.

有關電腦字型:

字型就是看似微不足道, 不過卻是非常微妙的藝術. 如 Dajuin 的文章提到, Hermann Zapf 花了 8 年時間設計 Optima 字型. 電腦科學家一定要徹底了解這 8 年是花在什麼細節上, 才有可能設計出好的字型系統.

不知道中文字體有沒有這一類的設計. 也許有可能可以把中國書法的一些美感原則轉化為演算法. 這類的演算法一定要很 subtle, 最好是 subtle 到一般人根本注意不到. 為甚麼要花大量的計算 cycle 在一般人注意不到的細節上? 因為整體的空間安排會影響閱讀. 現代的中文字型真的很醜, 讀起來非常不舒適. 我猜想問題在於中文 (英文也是一樣) 要顯示得好, 不能使用固定的 glyph, 而是要根據前後文 (context)動態的產生字體才行.



What pisses me off…

念人文學的人怎麼那麼喜歡把 “語言” 神秘化? 人類當然可以不以語言思考. 例如: 下西洋棋的棋手是怎麼思考下一步的? 當然不是靠語言. 認知科學與心理學在這方面的研究很多, 用不著裝神秘.



有關電子書:

5. 書的排版是有幾百年歷史的藝術, margin 的大小, 字型, 都是有道理的, 不應該忽視. 舉一個例子, 書都是對開裝訂的, 讀起來跟用訂書機訂起來的一疊紙, 是很不一樣的感覺.

6. 讀文章的時候常常是扮演 editor 的角色, 要寫很多 editorial note. 讀者常常扮演者主動的角色.

8. 真正的書會越翻越舊, 常讀的章節跟不常讀的章節, 可以一看就認出來. 電子書其實可以模擬這個性質, 根據閱讀次數, 稍微改變背景的顏色或是材質.

10. 網路書局不能取代傳統書店的一個重要因素, 就是瀏覽不方便. 我買書的時後, 真的要能翻閱整本書才能決定要不要買, 光是看目錄跟第一章是完全不夠的.

11. “瀏覽” 跟 “一頁一頁翻” 是不一樣的. 在電腦上讀 pdf 跟讀書很不一樣的地方, 就是交互參考真書比較容易. 這真是有點諷刺, 因為數位媒體最方便的地方應該就是方便交互參考, 不過因為介面設計不佳加, 反而沒有翻書快.

0 Comments:

coComment


::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
 (留言請留名, 謝!)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