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comments | archives | links | create | song
(reminder: all quotes here are fiddled, probably.)

詩人


詩人在現場朗誦,最重要的,是聲音。淡定地站在台上,看著稿件,把詩唸給台下的觀眾聽。而我們,期待那詩人一開聲,就將我們的元神吸引過去。 (ZZ)


* * *

胡燕青, 夕航:

藍調漸深的大海上,有那麼一塊甲板, 暖暖的;黃昏了,還釋放著下午的陽光,不斷地打開,打開,再打開,如同一片永久航行的陸地。我停下,伸開雙手,以鐮狀的白帆,收割金黃的稻粒和紫紅的葡萄。

天空滾燙流動如滔滔的大水,我知道自己仍在前進,且必進入星群臨照的港灣。在那裡,我要攤開懷中的海圖,倚燈細讀:哪些是你帶血的字諭,哪些是我執迷的塗改。然後讓你親手縫合,我航道上最深最深的水痕。


* * *


也斯, 老殖民地建築:

這麼多的灰塵揚起,在陽光和陰影之間,到處搭起棚架、圍上木板,圍攏古老的殖民地建築,彷佛要把一磚一木拆去。也許到頭來基本的形態仍然保留,也許翻出泥土中深藏的酸苦。神氣的圓頂和寬敞的走廊,仍對著堵塞的牆壁,也許劈開、拆毀;梯級,也許通向更多尋常的屋宇。

我走過廊道有時開放得燦爛、有時收藏起來的盆花,走下去影印論文。看一眼荷花池歪曲的倒影,尖塔的圓窗飄成浮萍,經過早晚淘洗不再是無知的清白,可能已經混濁。天真的金魚四處碰撞探索,垂死根枝仍然僵纏橙紅色的鱗片,時暗時亮;微張的鰓葉在窗格那兒呼吸。

把廢墟的意象重新組合,可否併成新的建築?頭像是荒謬的,權力轂那麼可笑。相遇在走廊,偶然看一眼荷花池在變化中思考,不避波動,也不隨風輕折。我知你不信旗幟或滿天煙花,我給你文字,破碎,不自稱寫實──不是高樓圍繞的中心,只是一池虡虡的水,聚散著游動的符號。



(原詩無標點, 排成整齊的方塊, 狀如高塔)

jamaica farewell


今天晚上與內子到聖地牙哥餐廳吃晚飯. 餐廳有歌手駐場, 看樣子是個菲律賓人, 架著大大的黑眼鏡, 邊彈結他, 邊唱民歌. 其中一首很耳熟. 回家一查, 原來是jamaica farewell. 這首歌據說出現於1950年代, 音樂是據加勒比海傳統調子改編. 歌詞一言以敝之, 大扺他鄉遊子(任性)種下情根, 結果(一如所料)異國情鴛驚夢散之類-----I had to leave a little girl in Kingston town.

網上的版本我喜歡以下這個演繹, 聽來有點感傷, 味道與歌詞較近.
JAMAICA FAREWELL by The Brothers Four (youtube)

掃興點講, 如果政治正確作祟, 這首歌殖民氛圍其實相當濃, 跟 rose rose i love you [1] 可謂異曲同工. 這兩首歌, 乍聽之下, 表面上是歌中男主角對情人依依不捨, 然而隱約之間可以聽得出男主角在暗示或認定, 遭遺棄的女子對他眷戀不已, 可以說他是憶苦思甜. 他受的相思之苦是甜密而瀟灑的痛苦, 歌中沒有點出的是, 女主角所要承受的痛苦, 恐怕要沉重要實在又實際得多.

兩首歌出現/興起的年代,都是二次大戰後撤退復員的年代, 或許倒過來想當然講, 兩首歌表現的正好是帝國斜陽的悵惘, 美國人退出中國大陸時的失落和懷緬.


Note:
[1] 玫瑰玫瑰我愛你, 中英文版歌詞殊異. 這裡的中文版指歌仙陳歌辛的原版, 而非黃沾後來填的廣東話版. 黃沾雖然是才子, 但唔好意思, 黃沾廣東話版的蘊味, 比陳歌辛版和英文版都相差很遠很遠, 不可同日而語.




* * *

The Brothers Four:
* Calypso Medley (Yellow Bird / The John B Sails / Marianne / Jamaica Farewell)
* Greensleeves 日本演出版, UCLA演出版

綠袖子, Vaughan Williams的改編叫 綠袖子隨想曲 Fantasia On Greensleeves -----我以為不如叫 綠袖子懷想曲. 記得辛棄疾詞 水龍吟 有謂,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 中學時候音樂課本說 greensleeves 大扺歌伎之稱. 或者來點古風, 把此曲譯為 翠袖曲 或 翠袖吟, 應也不錯.

每聽此曲, 總想起四個字: 中心搖搖.

Labels: ,

崔顥


君家何處住? (道明問題)
妾住在橫塘。 (道出自己的資料)
停舟暫借問, (表示打擾了, 不好意思)
或恐是同鄉。 (道出提問的原因)

* * *
薦齊秀才書

某官至,辱垂下問,令公舉一人,可管記之任者。愚以為軍中之書記,節度使之喉舌。指事立言而上達,思中天心;發號出令以下行,期悅人意。諒非容易,而可專據。竊見前進士高陽齊孝若考叔,年二十四。舉必專授,文皆雅正,詞賦甚精,章表殊健。疏眉目,美風姿,外若坦蕩,中甚畏慎。執事倘引在幕下,列於賓佐,使其馳一檄、飛一書,必能應馬上之急求,言腹中之所欲。夫掇芳刈楚,不棄幽遠。況孝若相門子弟,射策甲科,家居君侯之宇下,且數年矣。不勞重幣,而獲至寶,甚善甚善!雄都大府,多士如林,最所知者,斯人也。請為閤下記其若此,唯用與舍,高明裁之。謹再拜。



薦樊衡書

夫相州者,先王之舊都。西山雄崇,足是秀異。竊見縣人樊衡,年三十,神爽清悟,才能絕倫。雖白面書生,有雄膽大略,深識可以軌時俗,長策可以安塞裔。藏用守道,實有歲年。今國家封山勒崇,希代罕遇,含育之類,莫不踴躍。況詔徵隱逸,州貢茂異,衡之際會,千載一時。君侯復躬自執圭,陪鑾日觀,此州名藩,必有所舉。當是舉者,非衡而誰?伏願不棄賢才,賜以甄獎,得奔大禮,升聞天朝。衡因此時,策名樹績,報國榮家,令當代之士,知出君侯之門矣!顥不勝區區,敢聞左右,俯伏階墀,用增戰汗。

超渡


如實了解是宗教對話的開始——回應古斌〈陰魂信仰:在它討厭的地方牧靈〉

余劍龍


  拜讀古斌的大作(第一一五八期),談及中國人的陰魂信仰和喪禮儀式。筆者曾有參與道教超渡法事的經驗,以及對道教科儀研究略有涉獵,因此希望回應古氏文章中一些對道教法事的誤解,以作為本文宗教對話的根基,分析基督宗教葬禮牧靈的現況和相關課題。

道教超渡的真正意義

  古氏認為「打齋,用的是重覆的音律,以節奏主導,這樣,我不必掌握全幅布局,可以隨時插入和離場」,這是一種誤解。道教科儀的進行,必有先導的請聖臨壇、以及結尾的送聖還宮的環節,即是諸天神聖會在儀式中下降道場,因此不能隨時插入和離場。對比聖經「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有更具意識的神聖臨在感。再者,「打齋」絕不是以節奏為主導,單以常用的「先天斛食濟煉幽科」為例,內容包括了請聖、召魂、安慰、赦罪、煉形、施食、皈依、受戒,整個過程以幽魂為救贖和教化的對象,主科法師更需在過程中存想和內煉,以己身為爐鼎為幽魂煉魄還形,具有深厚的神學思想貫穿其間,絕非是以「節奏主導」以及「不必掌握全幅布局」。道教的超渡,主要的聽眾是亡魂,目的是透過天尊的加持,令亡魂聞經改過,得返正途。

基督宗教葬禮的特點和相關課題

  花費大量篇幅以重構道教超渡的真貌,目的是為了與基督宗教葬禮作如實的對話。親眷在道教儀式過程中聞經聽法,得到心理安慰,本是附帶的效果,但古氏提出「能否有基督教專業安魂組合,為人唱頌,撫平人心?」亦值得深思。本文認為基督宗教葬禮未能撫平人心,不是因為沒有「安魂組合」,而是具有更深層次的文化原因。

  清朝因祭祖而導致的「禮儀之爭」,其核心問題在今時今日不少基督教會中,仍未解決。基於「忌邪的神」,基督宗教的葬禮禁止上香和鞠躬等具有祭祀意味的行為,只許祈禱和獻花(順帶一提,道教祭祀亡魂時有「香、花、燈、水、果」等五獻,上香和獻花其實都具有祭祀的意味),形式行為上和形象上的情感表達被故意地簡略,此與中國人以形式表達感情的習慣背道而馳(中國人被認為重視面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生活中形式性表達的重視),這是本文所指出的更深層次的文化原因。

  雖然,基督宗教的葬禮儀式中也有讀經、有祈禱、有詩歌、甚至有講道,內容也是圍繞著深信耶穌的救恩等信念,然而,與道教儀式比較起來,道教極端形象化的表達——法師以琳琅杖打破十方地獄救出亡魂、親人為先人??靈魂淋浴更衣、與先人靈位一起走過仙橋、與先人一起向天尊皈依受戒、聽到先人已經「罪名消北府,生值注南宮」等等,在在都能令親友以視覺聽覺和行動,親自參與救渡先人的過程,既能生起對儀式效用的信心,也能如古氏所言「撫平人心」。

  不得不佩服古氏的膽色,他提出「能否牧師們,我們也上演破地獄,重溫救贖,繪形繪聲?」然而,其中神學問題的核心在於,此重演耶穌下解陰府打破陰間的鎖鏈,釋放被囚的亡魂的儀式,會否令觀眾誤以為救贖是儀式的魔法性效果,而不是基督十架的救恩,此點與道教不同,道教濟煉儀式的本身,即是產生救贖效果的魔法性原因。而且,此儀式會否產生在人神之間另立中介的問題——此在宗教改革時是重大課題,爭議點就在於天主教的七件聖事儀式。

總結

  古氏提出了很值得思考的課題,即基督宗教在葬禮牧靈的欠缺,然而要恰如其分地了解其他宗教的牧靈措施和神學理念,才能真正從中取材以作革新,並避免可能出現的神學問題。如實了解,正是宗教對話的開始,以及牧靈改良思考的基礙。

(作者為中山大學宗教學博士生,並持有天主教教理講授文憑。)

時代論壇.第一一六○期.二○○九年十一月廿二日

http://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56539&Pid=2&Version=1160&Cid=641&Charset=big5_hkscs

羅馬書譯本


何能國, 羅馬書詩意復原譯本: (依網上圖片打出來, 或有誤)

再者,天律早已了無轍跡,猝然驟致,罪戾益發浮誇豈非意料中事,惟跌蕩偏差(失足錯謬)在何處浮泛,天恩就更越高千丈,遠勝受用有餘。箇中奧旨,是罪仗死脅迫,以震懾人心,掌權若王。浩蕩天恩,因依耶穌基督上承帝命的天子聖主,我輩大愛無外的統帥大君,仗義相尋,自亦相同,自必掌控人心,圓成寬赦雍和的不朽人生。


......古往今來普天之下之群人種姓,(眾漢子凡夫,偉丈夫、奴才們),就都得以生命近前,歸正成義;箇中就裡,恰如緣繫歷史中一個人(一丈夫,一男人)的不馴順,萬千生命,就盡不能免拉夫徵集,俱成了身陷偏差違命的罪中之人;也只要歷史中一位的聽而後信,(信而馴順),無量數的生命,就可勢蒙整齊統率,俱受普渡超拔返康寧。



???





Rom 5:20-21

c.f.
「律法本是外添的,叫過犯顯多;只是罪在哪裡顯多,恩典在那裡就更顯多了。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樣,恩典也藉著義作王,叫人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永生。」(和合本)

「夫法之所至,罪之所彰也;而罪之所彰,恩亦彌盛。罪之彰在死亡之界,而恩之盛則在永生之域。其所以然者,惟恃吾主耶穌而成義耳。」(吳經熊譯本

「而律法一來,違忤大增。但不論罪在何處滋長,那兒必恩典豐盛;一如罪往死裡稱王,恩典乃是藉著義稱王,通過耶穌基督我們的主,引向永生。」(馮象譯本)

Labels:

捕食恐龍


yahoo新聞 (法新社)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15:20

長腿怪鱷出土 恐龍做食物

考古學家發現五種外型怪異的不知名鱷魚化石,估計牠們能在1億年前的地球上橫行,捕食恐龍...

also see NG

我真想知道古生物學家怎麼知道那些鱷魚捕食恐龍?

又, 他們應是古生物學家, 而非考古學家.

為小孩子祈禱詞 2


上主,世間上最醜陋的,不是外表,而是心態。眼前這群小孩子,懇求你培育提攜,保守他們終身美麗,渾然天成。因基督之名,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阿們。

沖而飲,卒


《史記.八十後傳》:

「夫八十後者,初從文,未及義務教育之免費,不逮高等學校之分配,適值擴招,過五關,斬六將,碩博相繼,數年乃成,負債十萬。覓生計,十年無休,披星戴月,秉燭達旦,蓄十萬。樓市暴漲,不足購房,遂投股市,翌年縮至萬餘,抑鬱成疾。醫保曰,不符大病之條例,拒賠。乃傾其所有,入院一周,病無果,因欠費逐出院門。友憐之,賒三鹿一包,沖而飲,卒。」

苦澀也.

故園無此聲


長相思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 * *

一程山水一程歌 (梁文福曲詞)

是我將愁耽成醉醒作睡
還是愁與我的心共已累
非我賦詩詩賦我
非我飲酒酒飲我
何時鞋聲經已沾上蒼苔冷

世上何物最易催少年老
半是心中積霜半是人影杳
非我離月月離我
非我思鄉鄉思我
歸得昔日橋邊紅藥不識人

究竟是我走過路
還是路正走著我
風過西窗客渡舟船無覓處

是我經過春與秋
還是春秋經過我
年年一川新草遙看卻似舊

夜深孤燈照不悔
回首清江盡是淚
風輕拍肩怕見明月減清輝

一程山水一程歌
一笛疏雨寒吹徹
夢在葉葉聲聲盡處輕輕和

回禮


回禮

哥仔, 我無咩去過邊, 去過星加坡.

去星加坡. 真係唔好講咩, 淨係去睇三段歷史就夠好睇.
一. 英國殖民地建立史; 二, 二戰史, 三, 獨立史.

第三樣我唔識, 你應該熟d, 會睇到多好多野.
當年去的時候也無暇顧及. 只睇左頭一樣. 同少少第二樣 (真可惜)

首先, 真係唔好講咩, 一定要參加呢個local tour:

The Original Singapore Walks


我臨上機之前個上午係市中心閒逛. 撞見呢班人, 咁佢掛住星加坡政府導遊個牌, 我以為係星加坡政府咁好, 有免費講解團宣揚佢地的偉大風土人情, 於是跟住佢地行, 個導遊借住睇市中心的舊建築講星加坡開埠史. 最正係佢講得好肉緊又好生鬼. 咁, 越聽越唔對路, 個導遊咁有料既, 佢真係知自己講緊咩個喎, 到肉個喎. 原來佢係個歷史學家, 你話我點知? 事關行在兩三個街口之後, 佢捉我埋一邊話, 喂老兄, 我地係local tour收錢個喎. 我話, 我俾. 佢話但係我地已經行左一大截, 差唔多行完路喎, 不如你第日來過啦. 我話我無得弟日啦, 我今日下午就走啦. 我真係好慶幸可以聽到你呢個導遊喎, 令我對星加坡的認識深刻左好多. 於是佢就免費比個跟多個路口, 個團亦都完咯.

香港同星加坡的殖民地模式真係一模一樣 (我想佢係全世界都一樣), 真係唔親眼見到都唔信真係似得咁交關 (齋讀書無咁深感受). 唔好講咩野政治模式等等等等, 淨係講殖民地建立時星加坡同香港一樣都係比幾個大商家把持住, 都夠過癮.

那趟旅行印象最深刻的, 係從小印度一直向南行到牛車水. 第二朝再係殖民地中心區走一轉 (我就係呢度撞到個guide). 殖民地中心當然是英國人聚區地, 政治經濟中心, 環繞建民地中心, 北面是印度人, 南面是廣東人的地盤. 再往南是潮洲和福建人(如果無記錯), 有趣的是印度人聚落北面又有另一幫中國人的聚落. 呢班中國人好明顯是班印度佬-----英國人的僕人----的僕人. 佢地地盤的地理位置反映晒佢地係建民地的地位.

嗯, D馬拉人去左邊呢.......唔記得添.

sf


又, 星加坡旅行必讀:
501, 他鄉遇戰犯 (I),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