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清茂譯奧之細道
松尾芭蕉, 奧之細道 (芭蕉之奧羽北陸行腳)
鄭清茂譯
(轉自 佳儒, 又參 鄭氏交大演講)
一、漂泊之思
月日者百代之過客,來往之年亦旅人也,有浮其生涯於舟上,或執其馬鞭以迎老者,日日行役而以旅次為家。古人亦多有死於羈旅者。不知始於何年,余亦為吹逐片雲之風所誘,而浪跡海濱。去年秋,返回江上破屋,拂其蜘蛛老網。歲聿其暮,立春旋至,仰望天際,雲興霞蔚,則思穿越白河關口。驛馬星動而憑依於身,心亂若狂;道祖神來而頻招其手,無計奈何;乃補綴破褲筒,更換斗笠帶,艾灸三里穴,而松島之月早懸於心矣;爰讓居處於人,移至杉風別墅。
. 草庵依然 終有遷讓時節 雛偶人家
臨行,懸表八句於庵柱之上。
二、啟程
彌生下旬之七日,曙色朦朧中,殘月微茫下,不二峰隱約可望,然上野、古中之花梢,何時重見,思之愴然。知交而睦者,昨宵即來相聚,今晨乘舟相送。至名為千住之處,棄船上岸。遙想前途三千里,胸口為之鬱塞。浮生夢幻耳,奈何而灑離別之類。
. 春將去也 枉教鳥啼婉轉 魚目含淚
且以此句為此行之破題,唯上路而躊躕不前,眾人並肩立於路上,蓋欲目送至背影隱沒而後已。
三、草加
今年,人道是元祿二年,率爾起意奧羽長途之行腳,明知不免重飲吳天白髮之恨,然已耳聞而尚未目睹之處仍多,竊以為或能幸而生還,乃托虛幻之悲願於未來。是日一路蹣跚,終抵草加驛館。肩骨嶙峋,背負行囊,最感艱辛。原想隻身輕裝就道,但需紙衣一襲以防夜寒,又需浴衣、雨具、筆墨之類;另有餞禮,卻之不恭,究難拋擲,竟成途上累贅,唯有徒喚奈何而已。
四、室八島
詣室八島。同行者曾良曰:此神稱木花開耶姬,蓋與富士一體同神也。相傳姬入無戶之室,立誓而自焚,烈火中生子火火出見尊,是以始稱室八島。又詠煙之習,亦由來於此。再者,此地禁食鰶魚。緣起故事,諸如此類,尚有傳之於世者。
五、佛五左衛門
三十日,宿日光山麓。居停主人云:「我名佛五左衛門。萬事以正直為本,故世人有此稱呼。旅次一宿,尚請安心休息。」不知何佛顯靈濁世塵土,竟對此形同桑門乞食巡禮之徒,關心互助。留意主人之所為,蓋唯無智無分別、擇善固執之人也。剛毅木訥近於仁之類。其氣禀之耿直純樸,尤可尊敬。
六、日光山
卯月朔日,參詣御山。往昔,書此御山為二荒山,空海大師開山時,改為日光,蓋能了悟千載後來事者。而今威光耀一天之下,恩澤溢八荒之內。四民安堵,各適其居。惶恐不敢再言,即此擱筆。
. 凜然可畏 綠葉新葉相襯 日光粲兮
黑髮山上雲霞飄浮,而殘雪仍白。
. 剃光黑髮 行到黑髮山麓 恰逢更衣 (曾良)
曾良,河合氏,通稱惣五郎。與芭蕉庵並軒而居,助余薪水之勞。此次松島、象潟之旅,喜能共享眺望之樂,且羈旅有難,亦可照拂。乃於啟程日拂曉,剃其髮,批緇衣,改名 五為宗悟。因有黑髮山之句。「更衣」二字,聽來頗有力。
登山二十餘町,有瀑布焉。水自巖洞之頂飛流百尺,直落千巖碧潭。縮身入巖窟,從瀑後觀之,即俗所謂「裡見瀧」也。
. 暫時歇腳 且隱水簾幕後 結夏之初
七、那須野
那須黑羽地方有舊識,擬橫過原野,抄近路訪之。遙望有一村落,前往途中,日暮雨淋。在農家借住一宿,翌晨又行於曠野中。見有放牧之馬。懇求於刈草男子,雖曰一村夫,卻非不通人情之輩。「如之何而可耶?此處草原,岐路交錯,過客初來乍到,往往迷入岐途,不能無慮。然則,可騎此馬,至馬停蹄處,放回可也。」即以其馬借之。有小童二人,隨馬後奔走。其一為少女,名曰阿重。名雖鮮聞,卻頗優雅。
. 名叫阿重 豈非瞿麥花瓣 八重之重 (曾良)
不久抵一村莊,即繫租金於鞍座,放馬歸。
八、黑羽
訪黑羽館代姓淨坊寺名某某者。突然造訪,主人驚喜無限,歡談日以繼夜。其弟桃翠諸人,朝夕存問照拂,且相伴至其家,並承其親戚款待。如是者數日。某日逍遙郊外,一覽追犬射場遺跡;穿越那須野矮竹林地,探訪玉藻寵妃古墳。繼詣八幡宮。「與市宗高射扇靶時,懇切祈願我國氏神正八幡之神助,即此神社也。」聞之,感應殊深,久而後已。日暮,歸桃翠宅。
有修驗光明寺。應邀拜其行者堂。
. 望著夏山 拜過行者木屐 上路去也
九、雲嚴寺
下野國雲岸寺後,有佛頂和尚山居遺跡。嘗聞其言曰,曾以松炭書歌於岩上:縱橫未五尺,且往窄也寬。若非風雨露,何勞結草庵。亟欲觀其跡,乃曳杖往雲嚴寺;沿路人人相邀同行,中多青年,路上戲謔喧譁,不覺抵其山麓。山景深渺,谷道遙邃;松杉呈黛,巖苔滴水;卯月之天,猶有寒意。十景盡處,渡橋入山門。
然而遺跡究在何處?攀登寺後山崖,見一小庵,傍巖窟結於石上。如臨原妙禪師之死關、法雲法師之石室。即詠一句,留於柱上。
. 連啄木鳥 也不啄毀此庵 夏日林中
十、殺生石、遊行柳
離此往殺生石。承館代安排一馬相送。其牽馬男子懇求欲得一詩箋云。聽其所願,應是通達風雅之趣者。
. 橫跨原野 請把馬首牽向 杜鵑啼處
山陰溫泉湧出處,殺生石在焉。石之毒氣迄今未散;蜂蝶之類,屍骸枕藉,幾至不見砂礫之色。
又,彼清水潺潺之柳,在蘆野里,仍留田畔云。此地郡守戶部某,屢勸宜往觀之,卻未審在何方,而今日終於至此柳陰之下矣。
. 水田一片 插完秧後離去 柳條依依
* * *
十八、壺碑
古來吟詠歌枕而傳世者雖多,但山崩河移,道路改變,碑石埋土中,樹老而幼木代之。時過物換,其遺跡皆淹沒難詳。至於此碑,無遺千載遺物,今在眼前,可閱古人之心,是行腳之一德,存命之喜悅;渾忘羈旅之勞,而淚亦潸潸然矣。
廿一、松島
夫古老相傳,松島風景,扶桑第一,蓋不遜於洞庭、西湖也。自東南納海入灣,灣內三里,洶湧如浙江潮。大島小島無數,聳立者直指天外,俯伏者匍匐波上。或二層重疊,或三層堆砌;左右諸島,或離或連;有負者,有抱者,如愛兒孫然。蒼松鬱鬱,潮打風吹,枝葉虯曲,自然而然,而若矯揉之所致。其景窅然,有美人凝妝之貌。豈古昔神代大山祇之所為哉?造化天工,孰能奮其彩筆,以盡其妙乎?......
. 猗歟松島 杜鵑應借鶴身 唱遍全灣 (曾良)
余竟閉口無句,欲睡而又不能入眠
卅七、那谷寺
往山中溫泉途中,背顧白根嶽前行。左側山邊有觀音堂。花山法皇巡禮三十三所後,安置大慈大悲法像於此。命名曰那谷。蓋取那智、谷汲各一字拼成。奇石嶙峋,古松並植。巖山懸築茅頂小堂,誠殊勝之地也。
. 石山濯濯 岩石白潔如洗 秋風更白
* * *
0 Comments:
::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
(留言請留名, 謝!)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