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comments | archives | links | create | song
(reminder: all quotes here are fiddled, probably.)

香港史上的小市民

  • 溯洄從之

  • 科大衛〈香港史上的小市民〉
    2005-06-18 歷史博物館 (講座錄像 | 網頁)

    演講基本上是hk reader裡那篇文章. 總而言之香港早期小市民的經歷, 是都市化的經歷.

    David Faure, `The Common People in Hong Kong History', in Hong Kong: A Reader in Social History (HK: OUP, 2004). 可參網上的study guide.

    下面是演講中兩段即場筆錄.

    #1 精英與小市民

    1870年代, 香港每年在路上可發現三千多死屍. 這些就是小市民. 為甚麼路上那麼多死屍? 那時代, 人不是死在醫院, 而是死在家中. 那時代的觀念, 人死了, 連床也要丟掉. 無錢, 不想把床丟掉, 所以人將斷氣, 即搬到路上或義祠.

    義祠中, 香火瀰漫, 一半死人, 一半等死. 因此英國人起初接觸義祠時, 很吃驚. 不單是衛生問題, 也是文化問題.

    小市民是相對於精英的觀念. 精英是elite的翻譯, elite這個字原指讀書人. 傳統觀念, 讀書人管治人, 不讀書的人受人管治. 這個看法跟中國人的觀念相同. 士農工商的士.

    士農工商不是階級. 階級是根據擁有的生產資料而把所有人分成級別. 四民不是所有人. 只是對皇帝有用的四種人. 其中一種人是讀書人, 可以用來做官的.

    70年代前精英這個字很少出現. 出現因為選舉. 現在我們把凡選舉出來的領袖, 都叫精英, 是濫用精英這個字的結果. 而濫用的原因, 正由於選舉.

    70年代以前, 沒有精英, 但有所謂華人代表. 要了解所謂華人代表之出現, 先要了解70年代前, 香港的管治, 是英國-港督-華人代表的三角關係. 港督需要華人代表來拒絕英國政府對他的要求. 讀過書華人需要港督承認來取得社會特權.

    讀過書的華人有兩種. 一種受英式教育, 就是進了立法局行政局的一幫. 一種受中式教育, 就是進了東華三院當總理的一幫. 於是政府拉籠這兩幫人, 鼓勵人相信真有華人代表這回事, 以方便其管治.


    #2 chadwick report

    1830年代倫敦改革渠務. chadwick先輩即是負責人. 其家族自此成了大英帝國的衛生專家, 到1880年代香港要做衛生顧問報告. 因此也是找他們.

    為甚麼港府要找人做衛生改革報告? 1970年代, 香港政有種族分離政策. 但不能明言. 於是通過管制建屋方式. 某地段只可建外國式的房屋, 不淮建中國式房屋. 於是變相實行了種族隔離.

    種族隔離政策的原因, 不是怕華人, 而是怕賊. 開埠初期, 廣州繁榮, 香港荒涼. 殖民地建立, 馬上大量建設開始, 大量勞動人口流入, 許多盲流睡在路旁. 英商從廣州遷港, 發現香港很落後. 疑心人人都是賊.

    但港府其實很想買地給中國人. 港府的稅收大部分來自中國人, 買地多是中國人. 中國人買地建屋, 賣屋租屋賺錢, 熱中於地產, 古今皆然.

    衛生署長曾報告, 中國人每間屋每張床下底都養豬. 來港中國人多是農民, 都懂養豬, 來到香港窮困, 養豬可賣錢, 於是人人都養. 結果政府要立例禁止在屋中養豬. 在外國人眼中, 中國人的房屋擠迫, 沒有水廁, 要倒夜香. 相當不衛生. 於是外國人要求管制.

    政府想批出大佛口(今日金鐘)兵營附近的土地買給中國人建屋, 可是三軍司令不滿中國人房屋不衛生, 向英國軍部投訴, 軍部向殖民地部施壓, 殖民地部回頭向港府施壓, 港府於是解釋說這些屋將會有不同的規定, 而且還會設公廁. 結果三軍司令因為設公廁更光火.

    香港政府原想安撫華人地產商. 對英國政府說香港天氣乾燥, 雨水少, 不宜用水廁, 只宜用乾廁倒夜香. 可是事實上, 英國人的房屋, 政府的房屋, 醫院都用水廁. 瞞不了, 結果就是殖民地部請chadwick來做顧問報告.


    延伸:
    * AR 1882 Colonial Surgeon's Report, p.27
    * Mr Chadwick's Reports On The Sanitary Condition Of Hong Kong With Appendices And Plans
    * 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的成長」專題講座網頁 (含錄像)
    * 各驛停車, 科大衛妙論殖民地小市民 (特此鳴謝思兼指出錄像的原連結有誤. 已改正)

    6 Comments:

    :: Blogger DoA (19.06.05, 01:14   ) sagt...

    船山兄,聽你的介紹去聽了這個講座。很有意思,科公確是有料之人,演講亦引人入勝,只可惜太短,到津津有味時好像突然結束。



    :: Blogger DoA (19.06.05, 01:27   ) sagt...

    又,應該是每年有三千多條屍,平均一日有十條八條屍在街上。一日三千條,似乎太多吧。



    :: Blogger sf (19.06.05, 02:35   ) sagt...

    公爵大人, 改正了. 一日十件八件都夠得人驚了.

    我還以為自已能認出在座哪個是你, 可惜我失敗了. :)

    不過, 老實講, 這次講座你有沒有甚麼得著?



    :: Blogger sf (19.06.05, 02:38   ) sagt...

    不知五樓先生有沒有去呢? 倒想讀讀他的聽後感. 無論是褒是貶, 一定有趣非常.



    :: Anonymous Anonym (19.06.05, 18:37   ) sagt...

    謝謝你的筆錄,我一邊看一邊想像他說話的神態~



    :: Blogger DoA (19.06.05, 19:55   ) sagt...

    我本身不是讀歷史的,所是對內容談不上特別有興趣。我最欣賞的,是科公能把一些本身未必很有趣味又不相關連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又有趣。

    另外當然是科公做學問的功夫,短短一小時的內容,可以想像他其實花了不少時間。



    coComment


    ::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
     (留言請留名, 謝!)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