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葬禮
參加了好朋友爸爸的葬禮. 1938-2005. 華僑, 13歲時跟祖父來港, 剛好是1941年, 日軍入侵香港. 29歲結婚, 當年是1967年, 67暴動發生. 67歲時不幸發現患上末期肺癌, 一個月之後過身. 辭世時幾個子女全部成家立室, 也算了卻了老人家的一點心事.
葬禮用基督教儀式舉行---換句話說, 就是中西合壁: 基督教程序加傳統中國式的靈堂陳設禮儀服飾, 反映的是, 基督徒與傳統中國人死亡觀的不協調 (旁觀他人的痛苦?).
葬禮上有一個環節,叫述史, 由家人追述亡者生前的往事. 朋友幾兄弟姊妹, 每人寫了一封給爸爸的信, 由姐夫讀出. 小弟弟唸書最小, 信也最短. 沒有`識字分子'習來的社交套語, 情感反而最真切:
你在我心目中有兩個不同的地位, 一個是亞爸, 一個是師父, 因你帶我入行做水喉, 我很開心同你一起工作. 同你一齊工作不時有些趣事, 我記起有一次收工, 正在前往巴士站途中, 我想叫亞爸你看一些東西, 於是便拍你的肩膀, 誰知你以為我要告訴你有巴士到站, 你足的去追巴士, 我一想起你, 覺得你好像個小朋友.
亞爸, 謝謝你, 你堅強地面對疾病, 雖然在我結婚當日你好辛苦, 但你仍然堅持到底, 飲下我和你新婦的茶, 你是最好的父親!
最不懂說話, 最懂說話.
喪禮結束, 來客紛紛走到靈台左側, 向主家慰問. 坐在我身後是世伯生前幾個水喉匠同行. 他們眼看人人都跟主家握手, 好像很不自在. 其中一人道, `(這種場合)要握手的嗎?' 另一人說, `不曉得, 我們也去握個手, 然後走吧.'
禮儀在變, 是都市化的結果嗎?
Labels: 喪禮
5 Comments:
:: zz............. (12.07.05, 09:04 ) sagt...
參加長輩們的喪禮,我常端想,多久後到我們這代齊集靈堂,彼此送行。
:: sf (12.07.05, 13:41 ) sagt...
zz, 你說得對啊! 特別是參加朋友父母的喪禮. 想想當年差不多時候, 朋友間一連串的洗禮, 然後是一連串的畢業禮, 然後是一連串的婚禮. 終於到一連串喪禮的開始. 今天是他爸爸, 明天呢?......有點悲.
:: zz............. (13.07.05, 08:58 ) sagt...
讓我告訴你,rss是什麼來的我也攪不懂。我有電腦白痴之惡號。
又,乖張這詞語,並不多見,且也不多人用。你套用此詞來形容自身性格,我倒有點刮目。乖張的船山。
共勉。
:: Anonym (13.07.05, 15:47 ) sagt...
每一個的葬禮,都留下痕跡吧?(不獨是禮儀、形式?)
有一義工,腦癌未期,半邊頭顱由於手術緣故下陷,天天架上太陽鏡遮掩其中一隻假眼。
每一次看見她,都像在讀葬禮中「生平」的字字句句。
她送了四支原子筆給我,我馬上在每一支的幹管上貼上她的名字。以後用的時候,得用心。
:: sf (14.07.05, 23:05 ) sagt...
小凡, 謝謝你的分享. 你是個長情的人.
::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
(留言請留名, 謝!)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