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comments | archives | links | create
(reminder: all quotes here are fiddled, probably.)

惜別

  • 溯洄從之

  • 昨夜是 Janet 的追思禮拜, 在寶福山.

    靈堂內坐滿了上百人, 三堵牆都擺滿了花圈. 正面牆壁中央空出一缺, 掛了他一幅大大的黑白照. 照片中他睜大眼睛咧嘴在笑, 笑得有點詭異, 不及禮儀單底頁那一幀微笑自在, 眼神從容自若, 隱隱然透出一顆赤子之心. 他對人間對動物關懷的情切, 對正義的執定, 對社會黑暗面的悲憤, 對信念的身體力行, 音容宛在, 精神宛在.

    普天頌讚之中有一首三疊離歌, 楊蔭瀏填詞, 調寄 陽關三疊 (youtube)

    .....
    多年朋友共知心,一旦忽然兩地分,
    重見不知何月日,臨行倍覺舊情深。

    *但願慈悲神,引領,引領,穩渡山高水深;
    共仰慈悲神,同一信,同一信,天涯團契心心印。

    人生難免暫離分,有主永偕樂乃真;
    休道長途多寂寞,性靈深處主關心。*

    三年佈道作行人,救主生涯多苦辛;
    服務人群遵主意,敢辭勞倦負天恩?*


    得悉他患癌第二天他就走了.

    我敬重這位中學師妹, 教會裡的姊妹, 信仰上的同道, 雖然交情不算深. 最後一次見面是兩年前我婚禮上. 那天風雨晦暝, 他不好推卻我的不情之請, 和鬍子丈夫跟兩個小孩子冒風突雨一起來了. 留影的時候凝神告訴我, 神聖純愛歌他能再次放懷高唱真好, 這歌他好喜歡, 磅礡動人. 我知道他說的不僅僅是歌.

    主懷安息, 靈堂橫幅壓在他頭上, 是這四個斗大的字. 安息主懷是綿長; 主懷安息, 卻停斷得太突兀太短促. 他能就此停住嗎? 念起他兩個小小的孩子, 還有丈夫. 大頭照前一對白蠟燭閃爍不定, 火光煢弱.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儀式用基督新教的. 唱聖方濟和平禱詞後是祈禱, 讀經: 詩廿三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約十四 (你們心裡不要憂愁), 林四 (我們處處受困卻不被捆住). 接著詩歌班獻詩 (我要向山舉目), 最後唱詩 (全因為你令我一生都佳美).

    Janet丈夫不是教徒, 我不知道在他耳中, 後來的經文與詩歌, 對照方濟禱詞「主啊使我少為自己求」, 是否有點前言不對後語; 詩歌班唱到「耶和華要保護你, 免受一切的災害, 他要保護你的性命」, 是否有點諷刺. Janet丈夫不是教徒, 不知有何感想.

    讀經後是憶往. 追述 Janet 生平的是他妹妹和朋友, 丈夫沒有發言. 程序單也沒有他丈夫的追思文章, 只錄了他妹妹和朋友兩人的稿子, 還有一首 Beatles 的歌 In my life. 據他妹妹說, 是 Janet很喜愛的歌.

    There are places I'll remember
    All my life though some have changed
    Some forever not for better
    Some have gone and some remain

    All these places had their moments
    With lovers and friends I still can recall
    Some are dead and some are living
    In my life I've loved them all

    But of all these friends and lovers
    There is no one compares with you
    And these memories lose their meaning
    When I think of love as something new

    Though I know I'll never lose affection
    For people and things that went before
    I know I'll often stop and think about them
    In my life I love you more


    但他丈夫並非沒有聲音. 我總覺得選那首歌印出來, 是有雙重意義的, 一來是 Janet 所鍾愛, 二來也是他丈夫的心聲. 我不知道 Janet 著眼的是前半折 In my life I've loved them all, 還是後半折 In my life I love you more. 但他丈夫輯進此歌, 要對妻子說的都說了, 不用多言.

    他丈夫仍是一臉大鬍子, 跟兩年前一樣. 黑框大眼鏡看不清神情, 抱著孩子. 他是個穩重懂世故的人, 有識而幽默. 散禮祝福前, 出來替 Janet 交代幾句:

    「Janet 睡了, 這次睡過了頭, 醒不來.」

    「他好多年沒有上教堂, 也許有教友認為他背棄了其信仰, 我不是教徒, 但在我看來, 他徹頭徹尾體現了基督的精神.」

    「他病重最痛苦的時候, 曾在電郵中怪責過某些熟朋友情薄, 也說過跟上帝在冷戰等話, 我不明白他說甚麼, 這些晦氣話大家不要介懷.」

    把話說明白了, 逝者安, 生者慰.

    我望著他丈夫抱起女兒, 給他指了指 Janet 的大頭照, 教他向媽媽道別. 孩子伸直手指擺擺手, 怯生生悄聲一遍又一遍道 byebye.

    珍重. 或者有一天, 我會碰巧認識一位小姑娘, 襟懷與志分如此面善, 然後才猛然驚覺, 原來他姓胡, 媽媽也叫 Janet......

    禮成了, 大家還沉坐在座位好一陣子, 才有人動身走過去向主人家握手弔問, 排成長長一道人龍. 我沒有排隊跟他丈夫道別, 只默默走到 Janet 的遺照前深深鞠躬, 轉身靜靜挽著內子的手, 慢慢走下山去, 慢慢走回人世中去.

    Labels: ,

    道路。真理。生命。


    約14

    耶穌說:「不必憂煩,你們信任上帝,也得信任我。我父家裡有許多住處,我去是為你們預備地方,要不然,我怎會說去為你們預備地方?我既然為你們去預備地方,自然要回來接你們;我到何處,你們也到何處。我要到的地方,那條路你們都知道......」多馬打岔說:「主啊,我們連你要到何處去也不知道,怎知道那條路?」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那條通往我父的唯一途徑,就是我。」



    約15:12-17

    要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是我的命令。人間的愛,莫大於為朋友而捨身。你們遵守我的命令,就是吾友。我不再把你們當作下人,因為下人不領會主人的志業。我把你們當朋友,把我從父那裡聽到的一切都一一告訴了你們。不是你們選中了我,而是我選中了你們,命你們去結出不朽的碩果。你們以我的名義,無論向我父求甚麼,一定見賜。你們要相愛,這就是我給你們的命令。


    (依和合本及現中修訂)

    Labels: , ,

    好比流雲倏然消散

  • 溯洄從之

  • 伯14、7
    就是一棵樹,也可以寄予希望——
    斫倒了再發新芽,再抽出
    條條嫩枝。
    然而人死了,卻是永遠躺倒;
    他吐出最後一口氣,去了何方?(馮)

    好比流雲倏然消散,人死了一去不返,
    永不復還,聽故土把他遺忘。


    詩103
    是啊,人的日子就像荒草,
    像野地的鮮花爛漫一時,
    一陣風吹過,就無影無蹤,
    從此被故土遺忘。
    但上主的慈愛萬世不移
    長留給敬畏他的人。(馮)


    啟21
    上主將長留人間,
    親為拭其目中之淚。
    此後不復有死亡,
    不復有悲泣哀痛之事。
    舊緒已成過去。

    「睹哉!睹哉!吾已再造萬物,煥然一新!
    我乃眾妙之妙,眾徼之徼,
    肇始在我,終局在我。」


    * * *

    福音

    約11
    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生。」


    * * *

    祈禱

    上主,基督第一次來臨時,
    屈尊就卑,降生成人,
    取了我們卑微的樣式,
    完成了你預定的計劃,
    為我們開闢了永生的途徑。

    願我們在他第二次光榮地再臨之時,
    終能獲得日夜企盼、不敢希求的恩許。
    因基督之名求主俯聽,阿們。

    Labels: , ,

    喪禮經文

  • 溯洄從之

  • Job 14:7-10; 7:10
    There is hope for a tree if it be cut down,
    that it will sprout again
    and its shoots not cease.
    But we die and disappear.
    We breathe our last, and where are we?

    Never again do we return home;
    our dwelling place knows us no more.


    Psalm 103
    Our days are like grass;
    we flourish like flowers of the field;
    the wind passes over and we are gone,
    and our place knows us no more.
    But the steadfast love of the Lord abides forever.


    Isaiah 53:4, 5
    He bears our griefs
    and carries our sorrows;
    by his wounds we are healed.


    Rev 21: 3-6
    The dwelling of God will be with his people,
    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There shall be no mourning, no crying nor pain;
    sorrow and sighing shall flee away.
    For the old things are disappearing.

    "Behold, I am making all things new.
    I am the Alpha and the Omega,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Labels: ,

    一個葬禮


    參加了好朋友爸爸的葬禮. 1938-2005. 華僑, 13歲時跟祖父來港, 剛好是1941年, 日軍入侵香港. 29歲結婚, 當年是1967年, 67暴動發生. 67歲時不幸發現患上末期肺癌, 一個月之後過身. 辭世時幾個子女全部成家立室, 也算了卻了老人家的一點心事.

    葬禮用基督教儀式舉行---換句話說, 就是中西合壁: 基督教程序加傳統中國式的靈堂陳設禮儀服飾, 反映的是, 基督徒與傳統中國人死亡觀的不協調 (旁觀他人的痛苦?).

    葬禮上有一個環節,叫述史, 由家人追述亡者生前的往事. 朋友幾兄弟姊妹, 每人寫了一封給爸爸的信, 由姐夫讀出. 小弟弟唸書最小, 信也最短. 沒有`識字分子'習來的社交套語, 情感反而最真切:

    你在我心目中有兩個不同的地位, 一個是亞爸, 一個是師父, 因你帶我入行做水喉, 我很開心同你一起工作. 同你一齊工作不時有些趣事, 我記起有一次收工, 正在前往巴士站途中, 我想叫亞爸你看一些東西, 於是便拍你的肩膀, 誰知你以為我要告訴你有巴士到站, 你足的去追巴士, 我一想起你, 覺得你好像個小朋友.

    亞爸, 謝謝你, 你堅強地面對疾病, 雖然在我結婚當日你好辛苦, 但你仍然堅持到底, 飲下我和你新婦的茶, 你是最好的父親!


    最不懂說話, 最懂說話.

    喪禮結束, 來客紛紛走到靈台左側, 向主家慰問. 坐在我身後是世伯生前幾個水喉匠同行. 他們眼看人人都跟主家握手, 好像很不自在. 其中一人道, `(這種場合)要握手的嗎?' 另一人說, `不曉得, 我們也去握個手, 然後走吧.'

    禮儀在變, 是都市化的結果嗎?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