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comments | archives | links | create | song
(reminder: all quotes here are fiddled, probably.)

普通話

鬢雲欲度香腮雪


溫庭筠《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第一次讀到這首詞, 是在夏丏尊、葉紹鈞合著的《文心》.

繾綣 (囈語)


適可而止,
猴急是一種浪費.
銷魂蝕骨,
還要留下時間,
享受繾綣後的軟語與溫存.




延伸:
* tungpo, 第一千四百三十六天:適可而止

譬如朝露


有謂「能持之以恒寫BLOG的人大概都符合」, 無怪乎我那兩個問號, 非加不可.

又, 是《譬如朝露》, 不是《誓如朝露》.

今天‧香港十年 (小廣告)




葉輝主編, 今天‧香港十年 (香港: 牛津, 2007)

除了二十多位作者的作品外,還有四個訪談錄,分別訪問了盧瑋鑾(小思)、李歐梵、梁秉鈞(也斯)和葉蔭聰,就作為文學史重要基礎的文學、文化史料的搜集和整理、香港文化的邊緣性和後殖民處境、香港文學和文化生態的回顧與前瞻、以及街頭抗爭文化的理論和實踐等範疇廣開言路,競相爭鳴,既回顧了自60年代以降的歷史脈絡,也對十年框架以外的前路有所前瞻。

編者
葉輝 (葉德輝)。曾任《東方日報》《成報》報社社長、編輯,業餘從事評論和寫作。

作者
作者包括:小思、李歐梵、也斯、黃子平、馬家輝、黃燦然、鄧小樺、葉蔭聰、陳智德、崑南、關夢南、王良和、鍾國強、游靜、洛楓、羅貴祥、謝曉虹、蔡炎培、周思中、黃守仁、湯禎兆、廖偉棠、小西、郭詩詠、陳滅、朗天。

一續倉海君松本清張故事集

  • 溯洄從之

  • 話說有個不知叫甚麼 stephen king / skylab 的, 竟然知道倉海君全名, 在facebook上用美少女圖引誘倉海君add了他 (注意個「了」字). 倉海君於是施展渾身解數, 來個反間諜戰, 從其email address中破解了他的身份. 故事曲折離奇, 結局更出人意表......地 反高潮.

    由於劇情發展、心理刻劃、敘事手法都太像日本推理小說, 所以我跟小貝勒的見解出奇一致: 倉海君是否暗裡改行寫小說, 要出一本《天花亂墜,栩栩如真》呢? (書名英譯 spy-ring)

    刻毒帖 (敬師亭)


    上聯: 有意栽花花不長
    下聯: 無心插柳柳成陰
    橫匾: 桃李滿門






    (note: 純粹牙癢症發作, 行行任篤笑.)

    躬逢其盛


    正文書店
    駱克道500號3樓B
    銅鑼灣站 C 出口莎莎樓上
    11am - 11pm


    幅相都有我份架......個頭
    (左下)

    正文書店開幕 (2007.10.14, 日)



    軼聞:

    1. 穿插於書叢之間有一小官人, 人人皆稱他小貝......勒. 後來晚飯, 他剛巧坐在我旁邊. 真是鬼揜眼, 怎麼之前在新春秋裡, 老是只見「小貝」二字而看不到那個「勒」字. 害得我當天小貝小貝的稱呼人家, 直到大家看不過眼, 出言糾正/制止, 小貝......勒才飽受冤鬱般吐出一句「噢, 還以為你竟那麼親切地稱呼我」,心中老覺得遭他送了我一個鄙夷眼色-----好熟呀同你.

    (冤枉啊! 我真的以為他叫小貝啊!)

    最邪的是, 回到家中上網一看,「小貝」二字後頭, 居然全部都......有個「勒」字呀!


    2. 小貝......勒與枕草子之迷 (待續)




    3. 主人家待袁小姐之薄 (待續)


    4. 原來姨姨是個小姨姨 (待續)

    My dear fellow, what on earth is there in that? Some aunts are big, some aunts are little. That is a matter that surely an aunt may be allowed to decide for herself. (after Wilde,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5. 倉海君松本清張故事集 (待續)

    明玩野


    唉 惜花者甘殉葬 花燭夜難為駙馬飲砒霜

    念友


    夢斷落紅醉眼清, 淚凝不沾風流情


    是少華當年寫的詩, 本是首七律, 我只記得這兩句. 少華是個率直的人, 大情大性有話直說. 那年我們中三(?), 最後一天課後, 課室裡只餘我們兩個, 他拿了一張畫得亂糟糟的草稿紙過來, 說寫了首詩, 給我看看----那次應是我們點頭打招呼以外第一次說話(?). 我把詩看了又看, 目定口呆. 他見我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臉一長, 說句再見就走了. 以後他沒回到學校, 到美國唸書去了.

    今天驀然念起那詩, 念起少華, 從抽屜裡掏出他的信來. 他去了美國一兩年後, 我有天拾起那張紙, 忽然福至心靈(或心生不忿?), 把他的七律縮為三句, 再狗尾續貂勉強湊成一首五絕, 寄到他香港家中請他家人轉達.

    他真的回信了 (那狗尾自然給他轉個圈取笑一番), 於是陸續通了三兩通信. 寄人籬下, 信裡總欲言又止, 滿懷心事似的. 雖然沒具體吐露甚麼, 但日子定難過得不得了.

    看看最後一通信的日期, 十四年了.

    讀這些信.....

    john lemon,etc


    1. john lemon

    2. 讀妹妹的泊, 才驚覺她嫁到美國去已八年.

    3. 巨遲咗 效應 (2007年怒睥派 物理學獎)
    「巨」磁敏電阻
    或者用廣東話講: 超勁磁敏 電阻
    (這裡的巨,不是說磁力很巨,或電阻很巨, 而是指對電阻外在磁場極敏感)

    阻值隨外在因素變化的電阻,
    還有熱敏電阻, 光敏電阻, 壓敏電阻等等.
    奇怪報紙為甚麼不譯巨磁敏電阻效應, 而譯巨磁阻效應/巨磁效應(RTHK)呢?


    4. 沙律

    zz, 日常飯局。:

    我的口味有時像個小朋友,吃沙律,還是愛用半枝卡夫沙律醬撈水果/大蝦及菜在一起才覺鮮美。健康的沙律,都是橄欖油加意大利醋拌著一些樹葉,我覺得口感單調,也常覺得自己像隻牛,邊吃邊想流淚。


    覺得自己像隻牛,邊-吃-邊-想-流-淚!!!!!!!!!!!!
    正所謂沙律無醬, 與食草何異?


    5. 副題

    "只不過渴望讀到評論者的演繹,好把這些評論當作自己的意見推介給別人。"
    原不過想對號入坐自嘲一下. 不料就這樣引了一句, 反而好像煞有介事.

    (汽車碼頭070929)
    什麼是「新的觀點」,不同人有不同的角度。原來在香港,大多數的人都要麼只是想看漫罵,要麼就只是想看硬資料,說這兩種東西的人最吃香。剩下來少數會看評論的人,其實是想看什麼?原來他們不是為了思考不同的立場,而是大多都有已經些想法,只是渴望讀到評論者的演繹,好讓他們可以把這些評論當作自己的意見走推介給別人。

    Britannica 1911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leventh Edition 1911
    * tiff scan
    * 1911encyclopedia.org (raw OCR)

    In the eyes of the British Empire at her very height,
    HK: OCR, tiff
    China: OCR, tiff
    British empire: OCR, tiff
    Japan: OCR, tiff

    王蕙玲,etc.


    1. 世界日報 - 色|戒 編劇王蕙玲

    王蕙玲 升格執行監製
    「色,戒」編劇 與李安搭檔再創高峰

     台灣旅居加拿大多年的劇作家王蕙玲,從1994年起和李安合作「飲食男女」,2000年改編「臥虎藏龍」,今年改編「色,戒」,協助李安實現電影創作的夢想。(本報記者胡清揚攝)

    --

    李安榮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華語新片「色,戒」(Lust,Caution),10月5日起在洛杉磯藝術院線上映,當華人觀眾都把目光放在影片三場令人瞠目結舌的交歡戲時,往往忽略了影片的編劇、李安的老搭檔王蕙玲,編劇之外還升格為聯合執行監製了。

    早年學的是音樂、喜歡彈鋼琴的王蕙玲,踏出校門當小學音樂教師,25歲那一年投稿華視劇展劇本創作,從此走入編劇這一行。

    28歲,王蕙玲就以「京城四少」拿下台灣金鐘獎最佳編劇獎,「京城四少」主題曲「瀟灑走一回」的歌詞,也是她創作的,展現其文學與音樂造詣。

    其後,她筆下寫出的電視劇名作不少,包括「第一世家」、「人間四月天」、「候鳥」、「她從海上來」等,其中,描寫中國近代詩人徐志摩一生的「人間四月天」更在華人世界掀起熱潮,人們發現,原來華語電視連續劇也可以很有氣質與品味。

    1994年王蕙玲與李安初次合作,她創作的「飲食男女」被李安相中,由於都是外省第二代,兩人成長背景相似,想法也貼近,從此展開長達十餘年的合作。

    李安拍「臥虎藏龍」時,王蕙玲已移居加拿大,李安的編劇老搭檔James Schamus寫了英文劇本初稿,王蕙玲另外寫一個中文稿,李安後來採用王蕙玲的版本,因此,影片入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時,王蕙玲的名字排在最前面,接下來是Schamus與最早提出點子的蔡國強。

    口才一流、寫稿速度飛快的王蕙玲,自認音樂對她的影響不小,也造就她不同於一般華文影視編劇的寫作風格。最好的例子是她在「人間四月天」中創造出來的對白,「許我一個未來」,像詩、像清風一樣,格外優美細膩。

    十幾年一路走來,李安和他兩位御用編劇─王蕙玲與James Schamus的合作益發圓熟,重情重義的李安此次將王蕙玲拔擢為「色,戒」聯合執行監製,且將跟了他十餘年的特別助理李良山升為聯合監製,他們共同打造「色,戒」,實現電影創作的夢想。

    (本報記者胡清揚)

    2007-09-30





    2. i like this interpretation.

    小嘉, 一切皆為愛?: (色,戒)

    小說中的王佳芝十二三歲便開始有人追求,電影中王佳芝卻不然。佳芝站在一邊,靜靜的聽著鄺賴二人說演話劇,末了才羞怯的接過鄺手上的傳單,不像個從小就與男人打交道的人。


    王佳芝的人生是一個被遺棄的人生。只有兩件事能令她覺得自己有價值,第一件是站在舞台上演戲,第二件是站在舞台下演戲。

    戲一直演下去,連自己也相信了自己就是麥太太。麥太太怎能讓易先生死?王佳芝不愛易先生,她怕他,怕他往自己的身體裡鑽,恨他想要往自己的心裡鑽,然而,他一死,戲就得散場。

    佳芝知道這男人看麥太太比他妻子還要重,她被這個男人感動,無法眼巴巴的看他葬送在那堆並不真心待她的人手下,於是她唇邊滲出了一句:「快走!」



    注意: 愚園路 -> 福克森路


    btw, summer/tmp job


    3. 陳曉蕾, 林奕華

    林帶來兩個少男打真軍片段,播給老師看。心想,又是這招。悶出鳥來,不禁跟同事聊<色戒>。結果給林奕華大罵,我堅持是悶,他堅持我是不敢面對,吵得不可開交。我由生氣變好笑,一個[學生][上課]頃計,駛咪咁呀?我於是推論:林奕華的憤怒,是接受不了同性戀不再是禁忌。(你看,就是這等人,老是利用恐同來當武器,結果同志反而一再給隔開。歧視是自招的。)

    香港: 只有空殼的普通法體制 (存錄)


    (其實文章的重點g~已點出過)

    汽車碼頭, 2007年10月1日 開放

    王慧麟:追尋本土法律史的論述

    本土行動就皇后碼頭清拆行動提出司法覆核敗訴,法院在堂費的聆訊中指出,朱凱迪們早知法律理據不足,卻利用司法覆核要求原址保留皇后碼頭,公眾利益理據不足,需要付出堂費(見Chu Hoi Dick and Ho Loy v Secretary of Home Affairs HCAL 87/2007)。在這判決裏,法官其實作出警告:你們這班社運人士,不要亂用司法覆核來作為政治訴求。

    判決對不少人來說是當頭棒喝,對我來說卻是遲來的「正義」。因為我一直認為,香港法院到底都是統治機器的一部分,所謂「香港有法治」的說法其實大有問題。為何我有此想法?先從法治一詞談起。

    「法治」存在論的謬誤

    英國法治的核心思維,是所謂「三權分立」,行政、立法及司法互相制衡,即是司法獨立,但現實上並不存在。正如英國憲法學者Robert Stevens所言,英國普通法體制並不存在三權分立,只有所謂的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查英國普通法的發展,與英國政治制度發展,息息相關。

    自中世紀以降,英國君主權力不斷旁落,政治制度走向內國會至上 (parliamentary supremacy)的體制:國會議員由民主選舉產生,擁有民意,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法官之首的大法官(Lord Chancellor)卻是政治委任,他既是內閣成員,又是上議院的法官,另外,法官的委任又是大法官交給首相決定,因此,英國法律體制嚴重向政治傾鈄,難有所謂的司法獨立。而法官自知缺乏民意基礎,自覺地不與建制對抗,所謂司法制衡行政的講法,基本上並不存在。

    二次大戰後,法律行動主義(Judicial Activism)抬頭,加上工黨刻意推動法官打破公務員體系內親保守黨的施政形態,法官逐步加強利用司法覆核,審查行政部門決定。問題是,當法院不斷挑戰行政和立法權力後,不少國會議員反彈了,認為一班沒有民意基礎的法官,屢屢以法律名義打擊民選議員的施政權力。在2002年,英國人權法通過後,國會及執政工黨批評法院濫用人權法,寬鬆對待罪犯的聲音愈演愈烈,終於忍無可忍,索性建議成立最高法院,將司法走向「獨立」。

    這種權力平衡的遊戲,最終令英國行政及立法部門,迫於將司法割裂出建制,可能是英國走向真正司法獨立的契機。不過,在全球幾十個行使英國普通法的國家,例如牙買加、津巴布韋、馬來西亞等,它們的普通法傳統也很久遠,為什麼它們發展不到司法抗衡行政的法治體制呢?

    這就是法律後殖民理論一直探討的問題。英國一直強調的法治傳統,其實有其爭取民主自由、擺脫皇權的傳統。只是,這種民主自由的本質,與殖民地的高壓管治、剝削經濟、製造階級不平等的統治本質,格格不入。結果在殖民地的普通法體制,只是虛有其表,缺乏內涵,就像遭人閹割似的,缺少(lack)了一大部分,令殖民地的法律制度,就像鹹水樓一樣,表面完完整整,實際根基薄弱,一搖即倒。

    一個空殼的普通法體制是什麼?香港就是最好例子。上世紀的案件可見一二。例如在《R v Li Bun [1957] HKLR 89》,疑犯被控違反緊急狀態法令,偷運汽車。辯方挑戰殖民政府行使緊急立法的權力,鎩羽而歸。在油麻地艇戶事件,《R v. Chow Shui & others, [1979] HKLR 275》,示威人士即使坐在旅遊巴士內,一樣被視作示威,違反公安條例。港大法律系老師們在92年,出版一本《Human Rights in Hong Kong》,利用西方人權的角度,臚列香港法例內違反人權的種種,儼如一本香港法律違反人權史,堪稱對香港法律體制本質的最有力批判。

    香港的法律界人士倒是知道根基不穩的問題,他們想到一個快狠準的方法:訂立人權法。

    「法治抗共」的崩壞

    89年六四事件之後,香港民主制度發展窒步,部分本地法律人士希望利用人權法,將西方民主自由的價值,移殖入香港,試圖填補香港法律制度內被閹割的部分,令香港可以擁有如英國般的「法治」,展開了「法治抗共」的階段。他們相信,在九七前,只要加強人權立法,又透過人權法案例,可盡速確立人權法例的司法解釋,借香港的法律體制,把香港盡快蛻變成西方民主自由的人權社會,抵禦九七後來自北京的干預。

    問題是,人權法與香港殖民地法律本質格格不入,加上部分長期在殖民地審判的法官,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西方民主自由思想,手足無措,採取的卻是抵制、懷疑及抗拒。例如《Tam Hing Yee v Wu Tai Wai[1992] 1 HKLR 185》案件內,列顯倫法官以最狹窄的條文解釋,認為人權法不適用於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係,將人權法的適用範圍突然大幅度收窄。又如《Lee Miu Ling v AG (No. 2) (1995) 5 HKPLR 181 (HC), (1995) 5 HKPLR 585 (CA)》案件,法官指在立法局選舉內,有些選民一人有兩票,有些選民只能一人一票,並無違反人權法。

    不少法律界人士以為,法治就可抗共,人權法可抗衡北京的壓力。九七後的第一宗憲法性案件,《HKSAR v Ma Wai Kwan [1997] HKLRD 761》,更是利用西方民主自由思想,詮釋香港法律的典範。只是,香港法律體制根基本就脆弱,6年的催谷難以將香港跑步進入人權社會,更不能抵禦來自北京的壓力。當人大常委就內地人士居港權問題釋法之後,「香港有法治」的神話就被打破:原來這一套所謂香港有法治的盾牌,面對強大政治力量,根本是不堪一擊!

    由於香港的殖民地本質,香港法律其實一直都是為英國統治機器服務,法治根基脆弱。九七後,香港法律制度又受到北京的衝擊,這些原本應是民主自由的根基,換上一大堆來自中國社會主義的法律支柱,將香港法律制度更進一步地推向為政治服務。

    香港的法律歷史是一個外來法律的歷史,一直遭到外來政治的干擾,令我們像其他英國前殖民地一樣,面對本土法律論述的困境:既不能擺脫舊制度,又不能逃避新的權力核心的干預。朱凱迪案件的啟示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一套真正植根本土的法律制度應該是怎麼樣。

    重建


    陳曉蕾, 利東街的燭光:

    一個個街坊發言控訴,都得多謝市建局行政總監林中麟胡扯:「重建中的利東街,受影響的居民已接受賠償方案,反對的只是區外人。」結果把許多街坊激出來:「九成的店鋪都倒閉了!」

    像大坑一些唐樓業主可以一起把唐樓賣掉,分錢或者起好新樓後再分幾個單位。但市建局一插手,業主討價還價能力就被吃定了!最糟糕是市建局原本責任是重建一些沒市場價值的舊樓,結果借口自負盈虧,全部都楝有利可圖的地點重建,不但手執收回土地條例和地產商爭生意,轉過頭又賣給地產商謀利!


    汽車碼頭, 2007年9月29日 sociospatial dialectic V:

    市建局在灣仔吃過苦頭後,懂得在觀塘重建的諮詢會議中確保有支持的聲音,由渴望獲得賠償的業主高調表態支持。依靠單一價值來營造身分想像的內向式本土認同,不但難以在公眾的眼中建立說服力,更令其他同樣重要的異見也被湮沒。

    使用一些過度簡化的意像與符號,結果未必對邊緣社群有利,卻反而讓日漸熟識政治公關之道的政權所輕易擊破。當以歌頌文化特色為主調的本土論述能被輕易地評為一廂情願,背後的社會問題便容易被輿論所遺忘。


    2007年10月6日 民主規劃


    唔話得路掛.

    倉頡: 一山月
    速成: 一月 (+5下spacebar)

    是香港字, 不一定打到/睇到.

    (千祈唔好係依到留言多謝我唔該)


    PS:
    個「両」字係「兩」字的俗寫.
    唔洗咁認真, 非要打個俗寫不可喎.
    人地大教授大報館大學店呀 煞有介事要泥正泥古, 就話講究姐.

    給g~: 勤勞寫專訪


    東周刊 / 人物傳奇
    宋以朗先生專訪----藏住張愛玲最後的真相
    (v.214, 2007.03, p.62-66)


    g~,

    就算我沒有下這個標題,
    單憑其取材角度和行文,
    你也該想到誰的手筆了.

    不妨去讀一遍,
    把味再三.
    就當是懷念吧.

    sf


    PS:
    還是喜歡把~加在g後面,
    像那駕雙翼機的飛機師, 頭戴棕色皮罩頸後拖一條隨風飄揚的長長領巾.

    輝夜姬, etc


    1. 輝夜姬 OR 輝月姬?
    *日本探月衛星
    *竹取物語主角

    好像兩種叫法也有. 不過我直覺喜歡叫輝夜姬.

    2. 香港各報標題

    3. 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4. 日本常用姓氏表

    5. 媽媽阿四, 如何確定舊情人不再愛我

    .....只見他整個人變了聲,別過身蓋着電話,嬌滴滴地說,哦好好我很快就回吓。妳知道,他已經無可救藥地迷上迷你小情人!一旦愛上,就中毒餘生。這種男人,不要也罷,太好了,最令人想勾引。舊情人可以再愛自己,自己甚至會再愛舊情人,只是,大家現在都比較在意如廁之類更要緊的事。


    真到肉. 奇就奇在, 留言的人好像沒幾個明白她在說甚麼似的.




    6. 朗天, 李安將王佳芝說扁了! (色,戒)

    還要唱一首歌,歌還要是《天涯歌女》,還安排易先生聽後感動下淚,明顯看出李安心恐觀眾不夠聰明.....明乎此,強化鄺裕民的窩囊廢和老吳的不近人情,便不是不可理解了。王佳芝遇上的這一邊,戲劇上不過合理化她走近易先生那一邊。但是,難道不是太合理了嗎?李安把王佳芝說扁了!她變成一個為愛犧牲的女人,足賺觀眾一腔熱淚。




    7. ``all it takes for the triumph of evil is for the good man to do nothing.'' (edmund bur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