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comments | archives | links | create | song
(reminder: all quotes here are fiddled, probably.)

文人與文化人 (囈語)


這段新書介紹寫得真美. 是文人手筆:


為彼此的鄉愁
童元方作品集

總是朦朧地想起一個英文字「Nostalgia」。相應的中文呢?是鄉愁,還是憶昔?或是鄉愁與憶昔兼而有之?卻因此想起兩三個小故事來。

這些也許並不相干的小故事,都把「Nostalgia」這個字,深印在我這片葉子上。我就借這片葉子上所題的「For Mutual Nostalgia」 - 「為彼此的鄉愁」,作為這本書的書名,獻給那些正在懷鄉、或在憶舊,彼此的、或共同的,滿天顫抖的、或已化為泥土的萬千秋葉,與一望無際、萬古銷沉的蕭瑟秋天。


比較一下, 同樣是新書簡介, 這是文化人手筆:

雜嘜時代
文化身份、性別、日常生活實踐與香港電影1970s

七十年代,畢竟只是香港本土化的起步,所謂本土身份,並未發展到排他的地步,混雜多元的文化並存,中西匯集尚未至淪為日後常說的中西交匯濫調。——那仍然是尋找品牌、摸索位置的「雜嘜」時期,而未到「雜嘜」變為香港品牌的年代。七十年代的「雜嘜」是真正的混亂、「納雜」,而本土化成形成熟以後的「雜嘜」卻變為一個可以認同的概念、把香港人文化身份縫合起來的連結點。

從一種狀態進展為一個概念,這是雜嘜的七十年代特別又有趣的地方。

3 Comments:

:: Anonymous Anonym (23.11.05, 09:04   ) sagt...

真的寫得好美。
Nostalgia, 鄉愁與憶昔。兩者實在是不能拆解的東西。總覺得中文字裡「鄉愁」一詞與nostalgia相比, 味道淡了一些。



:: Anonymous Anonym (23.11.05, 15:50   ) sagt...

嗯, 你如此「比較」, 是否「別有用心」呢....

嘩本書封面好靚喎...



:: Blogger sf (24.11.05, 23:44   ) sagt...

小嘉, 用Nostalgia去譯李白的《靜夜思》, 你以為如何?

發黃的老照片, 布滿青苔的英式舊建築, 給斜陽染黃的草坪---如果不准你用這些慣用的意象去堆積畫面, 你會怎樣營造nostalgia的情懷呢?

思存兄, 讀到童元方那段美麗的文字的時候, 實在予欲無言, 只想記下來靜靜地再三把味.

別有用心嗎? 自然是別有用心啦. 至於我是要挑戰史上最差的廣告, 還是老毛病又發作, 在諷刺人, 你自己猜猜吧. 文人與文化人, 在我上一輩的觀念中還是同一回事. 自從我唸書以來, 越來越難把兩種人等量齊觀. 本來下面還有二百多字, 結果還是不好意思, 把它刪了.

幸好我標明是囈語, 否則公爵大人不避要來與師問罪, 說我的泊落比得上璇小姐的專欄囉.



coComment


::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
 (留言請留名, 謝!)

<< Home